解 析

这篇文章全面总结了秦王朝崛起、强盛及灭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出秦之过失,主要在于“仁义不施”.不知“攻守之势异”。作者的用意完全是为刘汉王朝的统治提供历史借鉴。但在论述中,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秦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以及陈涉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这些看法,是正确的,值得重视。
  本文写得斩截峭拔,纵横驰骋,又充满气势,富于辞采,兼有战国百家的文风特点。首先,在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对偶、夸张渲染。如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来描述秦孝公的雄心;用“御宇内”、“亡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来表现秦始皇力量的强大。经过反复铺陈、渲染,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强大气势,“自首至尾,光焰动荡,如鲸鱼暴鳞干皎日之中,烛天耀海。”(何焯《义门读书记》)。
  其次,在文中反复进行对比映衬。比如将秦与山东六国对比;又将山东六国与陈涉起义军对比。还极力描写六国地大物博、兵多将广、谋士如云,用以衬托泰国之强;极力叙写陈涉出身贫贱、才能低劣及起义军人少力弱,用以反衬暴秦败亡之易。
  这篇被鲁迅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被后代文人视为文章的楷模,传诵不绝,它开创了中国散文中“史论”体之先河。
  选自张俊、郭英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