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析

一、本文选自《文选》卷41。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字少卿,荥阳人。这是司马迁晚年写给任安的一封信,信中讲述了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受宫刑以及发愤创作《史记》的有关情况,是我们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一篇重要作品。
  二、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从开头到“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是第一部分。司马迁向任安解释此时才给他回信的原因,说明自己的处境,表示难以答应对方“推贤进士”的请求。
  从“且事本末未易明也”到“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是第二部分。司马迁讲述自己因李陵事件而受宫刑的经过,诉说自己的委屈和悲愤。
  从“仆之先”,到“难为俗人言也”,是第三部分。司马迁讲述自己隐忍苟活,发愤著书的决心,介绍《史记》的内容和体例。
  从“且负下未易居”到结尾,是第四部分。司马迁再次诉说自己的悲愤并谢绝对方的请求,与开头相呼应。
  三、作品内容分析
  本文是司马迁《史记》之外的一篇传世之作,是了解司马迁生平、思想和《史记》创作情况的珍贵资料。
  司马迁在信中向任安叙述了自己因李陵事件受宫刑的经过,抒发了难以向别人倾诉的满腔悲愤。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说情,确有不妥之处。但司马迁因此而被认为是“沮贰师”,并以“诬上”的罪名遭受宫刑,却反映了当时封建专制的残酷和士风的腐败。
  司马迁还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创作观。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各有不同,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是传名于后世。还认为,“勇者不必死节”,真正勇敢的人不一定为了气节而死。他说自己遭受极刑之后所以隐忍苟活,就是为了写完《史记》,传名后世。他认为,历史上的著名作品都是作者在逆境中发愤而作的,这些人在生活中遭遇不幸,无处诉说,于是便“述往事,思来者”,“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实际上是把创作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当成与不合理的现实抗争,抒发悲愤的工具。
 司马迁还向任安介绍了《史记》的有关情况,讲到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一言。”《史记》不仅单纯地记载历史,而且要通过史实的记载探究自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表达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看法,创立自己的学说体系。司马迁把《史记》写成一部全面总结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作品,为自己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四、本文的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长歌当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文章结构谨严,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回环往复,一气呵成,造成了悲慨淋漓的效果。
  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铺排夸张的手法,征引大量历史材料和掌故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极力发挥,唯恐倾吐不尽,文章具有豪纵不羁的特点。
  文章的句式富于变化,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四字句,大量使用语气词,使文章显得跌宕恣肆。
  清代吴楚材说:“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遗风;忧愁幽思,则又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古文观止》)

选自尚学锋编著《中国散文》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