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析

一、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是指用兵的时间是否吉利。赵歧《孟子注》说:“谓时日干支,五行王相孤虚之属也。”古时用兵必先占卜,观察吉凶,得天时才行动。地利,指有利的地理形势。赵歧《孟子注》说:“险阻城池之固也。
  二、 作品内容分析
   这段文字是谈论战争问题的。孟子认为,在战争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天时和地利都更重要。也就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外部条件。从这个观点出发。孟子又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就是像周文王那样行王道,得人心的人。孟子认为,只要行王道,得人心,就能无敌于天下,这就是所谓“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因此,这段话表面上是在谈论战争,但其实是在宣扬王道和仁政的思想。孟子实际上是反对战争的,“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其实也就用不着打仗了。
  三、本文的写作特点
  这段话突出体现子《孟子》说理透辟,逻辑性强的特点。文中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对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作层层分析比较,最后又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总括全段。文章步步深入,首尾相应,层次清楚,明白畅达,虽然还保留着语录体的痕迹,但实际上已具备了完整严密的论说文的雏形。
  选自尚学锋编著《中国散文》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