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 析 |
|
(一)从题材上说,《氓》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弃妇诗;从体裁上看,《氓》的叙事性较强,这也是它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全诗分为六章,都是诗中女主人公的自唱自叹之辞。故事基本是完整清晰的。需要注意的是,弃妇不幸的婚姻身世,是从弃妇那充满怨恨的自叙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诗篇有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甚至可以说,《氓》是一以抒情为基调的叙事诗。
(二)这首弃妇诗歌最成功处,是它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主人形象。她是一位善良、勤劳而又忠于爱情的女性,她的勤劳表现在婚后的“三岁食贫”、“宿兴夜寐”;她的善良表现于她恋爱时对氓“将子无怒”的忍让;而第二章“以望复关”以下所表现的对氓的翘盼情态,更显示着她对爱情及未来生活的热望。然而这还只是女主人公性格的一个方面,她还有刚性的一面。这场婚姻,是男女自由结合的,但仍然没有脱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厄运。与《诗经》中其他的弃妇诗不同,女主人公虽也说明了自己的“妇道”无亏,但她并没有停止于此。她不是单纯地埋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几句对女性同类发出的忠告显示,她从失败婚姻的废墟中,咀嚼出某种生活的真实,那就是在婚姻家庭中,男女总是不能平等,女子总是受害者。这既是对社会的揭露,也是对男权的抗议,诗中女子形象由此显出了性格的深度。正式如此,她的决绝才显得那样刚强有力。《氓》的最大成功,是塑造了弃妇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性格。氓的形象着墨不多,但也颇为精彩。当初求婚时的“蚩蚩”,与婚后的“咥其”之“笑”,同样是笑,却判若两人,活脱脱一副“得志便猖狂”的嘴脸。
(三)在写法上,诗篇以“我”的自伤自叹叙事,或述说往事,或反观生活,不时有警世之语。诗中女子以桑蚕为生,她的慷慨、议论以桑叶、桑葚和贪吃桑葚的斑鸠为比喻,表现她的心情,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在语言的使用上,此诗也十分成功,第二章“不见”、“既见”引起的两组句子,在对比中形象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又如第三章由“于嗟”引起的两组平行句式,对表达男女不平等很有效果。此外,像“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等语句,也都堪称锤炼语言的精华。
选自张俊、郭英德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