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读

[1]楚子将围宋[2]使子文治兵于睽[3],终朝而毕,不戮一人[4]。子玉复洽兵于(上艹下为)[5],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6]。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7]。(上艹下为)贾尚幼[8],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9]。’靖诸内而败诸外[10],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11]。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12]。宋公孙固如晋告急[13]。先轸曰[14]:“报施救患[15],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16]:“楚始得曹[17],而新昏于卫[18]。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19]。”
  于是乎蒐于被庐[20]。作三军[21],谋元帅[22]。赵衰曰[23]:“郤榖可[24]。臣亟闻其言矣[25],说礼、乐而敦《诗》、《书》[26]。《诗》、《书》,义之府也[27];礼、乐,德之则也[28];德、义,利之本也[29]。《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于功,车服以庸’[30]。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31];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32];命赵衰为卿[33],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仇为右[34]。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35]。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36],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37]。入务利民,民怀生矣[38]。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39]。”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40]。民易资者[41],不求丰焉,明征其辞[42]。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4]。”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44]。民听不惑[45],而后用之。出榖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46]。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47]。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48]。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49]。二月,晋郤縠卒。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50]。晋侯齐侯盟于敛盂[51]。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52],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53]。卫侯出居于襄牛[54]。公子买戍卫[55],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  [56]。谓楚人曰:“不卒戍也[57]。”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58]o曹人尸诸城上[59],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60]师迁焉。曹人凶惧[61],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62].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63]。且曰:“献状[64]!”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65]。魏仇、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66]燕僖负羁氏[67]。魏仇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仇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68],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69]。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70]。立舟之侨以为戎右[71]。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72]。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
  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73]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74]。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75],能无成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76]
  楚子入居于申[77],使申叔去榖[78],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79]。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80],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81]。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82]。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83],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84],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85]。”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86]。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87]:“请复卫侯而封曹[88],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89]。”先轸曰:“子与之[90]。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91]?楚有三施,我有三怨[92],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93],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94],辱也。且楚师老矣[95],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96]。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97],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98]。背惠食言[99],以亢其仇[100],我曲楚直。其众素饱[101],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102],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103],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104]。”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105],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106]:“汉阳诸姬,楚实尽之[107],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108],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柔服)之矣[109]!”
  子玉使斗勃请战[110],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111]。”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112]。为大夫退[113],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114],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114]。”
  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116]。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117],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118]。”遂伐其木以益其兵[119]。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120]。子玉以若敖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121],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122]。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123],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124]。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125]。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126]。晋师三日馆,谷[127],及癸酉而还。
  甲午,至于衡雍[128]。作王富于践土[129]。
  乡役之三月[130],郑伯如楚致其师[131]。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132]。晋栾枝入盟郑伯[133]。五月丙午,晋侯与郑伯盟于衡雍。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134]。郑伯傅王,用平礼也[135]。己酉,王享醴[136],命晋侯宥[137]。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138],策命晋侯为侯伯[139],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140],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141],秬鬯一卣[142],虎贲三百人[143]。曰:“王谓叔父[144]: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145]。”晋侯三辞,从命[146],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147]。”受策以出,出入三觐[148]。
  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149]。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150]:“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151]: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152]。”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153]。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154],未之服也。先战[155],楚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156]。”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157],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158],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159],实自败也。”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160]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曰:‘君其将以为戮’。”[161]及连榖而死[162]。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163],曰:“莫余毒也已[164]!”(上艹下为)吕臣实为令尹[163],奉己而已,不在民矣[165]。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31]。”段不弟[32],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33],不言出奔,难之也[34]。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36]。公赐之食。食舍肉[3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38]。”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39]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40],隧而相见[41],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人而赋[42]:“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3]!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4] !”遂为母子如初[45]。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46]。爱其母,施及庄公[47]。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其是之谓乎[49] !

注 释

[1]本篇选自《春秋左传正义·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标题依普通选本。城濮:卫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范县南。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 3 2)晋楚于此进行的战争,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战争之一。当时楚国势力强大、向北推进'威胁着北方一些诸侯国。晋国逐渐强大之后,要设法阻止楚国势力向北扩张,与楚国争夺对诸侯的领导权,城濮之战就是晋楚争霸的必然产物。[2]楚子——指楚成王。宋: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3]子文—— 名毁斗(kòu)於(wū)菟(tǔ),曾任楚国令尹(相当于后世之宰相)。治兵:练兵。睽:音kuí,楚邑名,今地不详。 [4]终朝二句——朝:指从日出至中午这段时间。戮:杀,此指处罚。这两句是说,子文练兵,每天只用一上午时间,不处罚一人。 [5]子玉—— 名得臣,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 3 7)因伐陈有功,被子文举荐为楚令尹。(上艹,下为):音wěi,楚邑名。今地不详。[6]贯耳——用箭穿耳,古时军中的刑罚。[7]国老二句——国老:国家已退职的老臣。贺子文:贺子文举人得当。饮:音yǐn,给喝。这两句是说,国老都祝贺子文举荐的人,子文用酒招待国老们。[8] (上艹,下为)贾——字伯嬴,楚国名相孙叔敖之父。[9]以靖国也——靖:安定。靖国:使国家安定。这句是说,以此使国家安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子文荐子玉为楚令尹,当时楚大夫叔伯问子文:“子若国何?”子文对曰:“吾以靖国也。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欤,有几?”这里是(上艹,下为)贾旧话重提。[10]靖诸内句—— 内:国内。外:和外国打仗。这句是说,国内虽获暂时安定,但对外作战可能要失败。[11]过三百二句——入:返回楚国。这两句是说,子玉所领之兵如果超过三百乘,恐怕就不能安全回国了。意谓子玉非将帅之才。[12]冬——僖公二十七年(前6 3 3)冬。诸侯:指当时的几个小诸侯国,据《春秋》所记,有陈、蔡、郑、许等。[13]公孙固—一宋庄公之孙,曾任大司马。如:到。[14]先轸——又名原轸(zhěn),晋国名将。[15]报施救患——报答宋国的恩惠,解救宋国的被围之难。重耳出亡之时,宋襄公曾“赠之以马二十乘”。[16]狐偃—— 字子犯,重耳之舅父,晋国之重要谋臣。[17]曹——春秋时国名,在今山东省定陶县。[18]新昏于卫—一楚与卫新结婚姻之好。此事未详。昏:同“婚”。[19]齐宋免矣——齐国和宋国可免于灾难。据《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楚伐 齐,取齐地穀(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并命申公叔侯戍毂,以威胁齐国。[20]蒐——音sōu 检阅军队。被庐:晋地名,今地不详。[21]作三军——建立三军。作:建。三军:上、中、下三军。晋国原只有一军闵公元年(前6 6 1)晋献公建上下二军,至此始建三军。[22]谋元帅——商议推举中军主将。晋国三军中各有一将一佐,合称六卿;而军中又以中军为尊,中军之将为全军之元帅。 [23]赵衰—一字子余,晋国大夫。[24]郤縠(xìhú)—— 晋国大夫。[25]亟——音qì,屡次,经常。[26]说——同“悦”,爱好。敦:崇尚。[27]义之府——义理的府库。府:府库。[28 ]德之则——道德行为之准则。[29]利之本——取得功利的根本。[30]夏书四句—一夏书:这里所引的《夏书》已佚,三句引文见今伪古文《尚书》的《舜典》及《益稷》篇。赋纳:听取。功:事,具体任务。车服:用作动词,赏赐车马服饰。庸:功劳。这四句是说:《夏书》说,选人要听取他的言论,要以具体的任务来公开考察他的办事能力,赏赐车马服饰要根据他的功劳。[31郤溱——晋国大夫。[32]使狐偃二句——狐毛:狐偃的哥哥。这两句是说,使狐偃将上军,狐偃把上军将让给狐毛,而自己为上军之佐。[33]为卿——指为下军之将。[34]荀林父二句——御戎:驾兵车。右:车右,又称戎右、骖乘,是战车上的勇士。这两句是说,荀林父为晋文公驾车。魏仇作晋文公的车右。[35]始入——指重耳于僖公二十四年返国即位。[36]民未知义——老百姓不知道君臣之义。 . [37]于是乎句——出:指对外活动。定:定其位。襄王:周襄王。僖公二十四年,周襄王被其弟王子带所逐,逃往郑国。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出兵杀王子带,护送蜀 襄王归国复位。这句是说,晋文公对外安定和巩固了周天子的地位。[38]入务二句——入:对内。务:务求。怀生:安于生计。安:怀,眷恋;生:产业,生计。这两句是说,对内实行的各项措施都务求有利于民,因此老百姓都能安 居乐业。   [39]未宣其用——未表现出肯为国出力的意愿。宣:明白,显示;用:出力。一说,“宣”是明瞭;“用”是措施。这句是说,老百姓还不了解国家的一切措施,即对晋文公还不大信任。[40]伐原——讨伐原邑。原:周地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晋文公因扶助王 室有功,周襄王将“原”等几个地方给了晋文公,原人不服,晋文公伐之。《左传·襄 公二十五年》载,晋侯围原,命军队带三日之粮。至三天,原不降,晋侯命撤退。间 谍报告原将降,军吏请求再等几天,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 何以庇之?所亡滋多(失信损失更大)。”示之信:以伐原之事向老百姓表示国君是讲 信用的。[41]易资——交换货物,作买卖。 [42]不求二句——丰:多,此指过多的利润。明征其辞:说话算话。征:验证 这两句是说,不求过高利润,说话算话,讲求信用。   [43]未生其共——对统治者还未恭顺从之心。共:同“恭”,恭顺。[44]作执秩——开始设置掌管爵禄秩位的官。正其官:调整国家的官吏使之合于正规。[45]民听不惑——老百姓听从国君的命令,没有怀疑。[46]出穀戍四句——出穀戍:使楚国撤出在穀的戍军。霸:称霸。文:晋文公。这四句是说,使楚国撤出在穀的戍军,解除对宋的包围,通过城濮一战而称霸于诸侯,这都是晋文公教育晋人的结果。这四句是预言城濮之战以后的政治形势。[47]假道——借道。曹在卫之东,晋从西向东伐曹,必借道于卫。[48]自南河济——从卫国南部渡河过黄河。南河:原作“河南”,据《春秋左传诂》改。[49]取五鹿——占领五鹿。五鹿:卫地名。   [50]原轸三句——胥臣:即司空季子。上德:崇尚德行。上:同“尚”。这三句是说,原轸从下军佐越级提升为中军将,胥臣接替下军佐的职务,这是由于注重将领们的德行。 [51]敛盂——卫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南。 [52]卫侯——卫成公。与楚:亲附于楚。 [53]出其君——卫人把卫成公逐出了国都。说:同“悦”,取悦。 [54]襄牛一一卫地名,地在今河南省睢县。 [55]公子买——鲁大夫,字子丛。戍卫:鲁与楚是盟国,与卫亦是盟国,故派公子买率鲁师戍卫。 [56]公惧二句——公:指鲁僖公。这两句是说,鲁僖公害怕得罪晋国,于是杀掉了子丛以取悦于晋。 [57]不卒戍——未将戍卫的任务执行到底。因鲁亦惧楚,故对楚也说讨好的话。 [58]门焉二句——门:动词,攻城门。这两句是说,攻打城门,死人很多。 [59]尸诸城上——把晋人的尸体陈列在城上。尸:动词,陈尸。 [60]称舍于墓——声称要驻扎在曹人的墓地,意即要挖曹人祖坟。称:宣称,声言。舍:住下。 [61]凶惧——十分恐惧。 [62]因其凶句——因:趁着,借着。这句是说,趁着曹人恐惧慌乱而发动进攻。 [63]数之句——数之:指责曹共公。僖负羁:曹国大夫,重耳出亡至曹,曾赠重耳食物和璧玉。乘轩者:指大夫。轩:大夫所乘之车。这句是说,晋人指责曹共公不用德负羁这样的贤臣,而滥封官爵,以至乘轩者达三百人。 [64]献状——拿出你们的功状来。这是晋人命令曹大夫之语,让其说明有何功劳而受禄。 [65]令无入三句——宫:住宅。这三句是说,命令军队不要进入僖负羁家,并赦免他的族人,这是为了报答僖负羁当年的恩惠。 [66]劳之二句——不图:不考虑。这两句是说,我们的功劳你不考虑,而僖负羁有什么功劳值得报答?因魏仇、颠颉均为重耳从亡之臣,现在均位在三军将佐之下,故有此怨。 [67]燕——音ruò,放火烧掉。 [68]以君之灵——托国君之福。以:靠着,借着。灵:威灵。 [69]距跃二句——距跃:向上跳。曲踊:曲身向前跳。一说,“距跃”是向前跳,“曲踊”是曲身向上跳。百:同“陌’’,跳跃。这两句是说,魏仇向上跳了三次,曲身向前跳了三次,以示自己很健康,还能为国出力。 [70]徇于师——示众于军中。徇:行示。 [71]舟之侨——本是虢国旧臣,鲁闵公二年(前660):避祸而奔晋。 [72]门尹般——宋国大夫。 [73]宋人七句——绝:关系断绝。这七句是说,宋人来告急求救,若丢下不管,晋宋的关系就要断绝;要求楚国解除对宋的围攻,楚国一定不答应;我想和楚国作战,而齐、秦还未同意,这怎么办? [74]使宋二句——籍:同“借”。这两句是说,让宋国舍弃我们而用财物去贿赂齐、秦,借齐、秦之口去向楚国提出从宋退兵的要求。 [75]喜赂怒顽——喜欢宋国的财物,恼怒楚国的顽固态度。 [76]畀——音bì,给予。 [77]入——回到国内。申:原为一小国,姜姓,后被楚灭掉,故址在今河南省阳县城北。 [78]申叔——即申公叔侯,楚大夫。僖公二十六(前634)率师伐齐。取穀,并一直驻守在穀。去:离开。这里是撤出。 [79]无从晋师——不要与晋军交战。从:进逼,跟从。 [80]情伪——人事的真假虚实。情:真实。 [81]天假二句——假:给予。害:敌人。这两句是说,上天使他长寿,又除掉了他的敌人。 [82]军志二句——军志:兵书,已佚。允当:适当,得当。这两句是说,兵书说,适可而止。 [83]此三志——指兵书所记的这三句话。 [84]伯棼(fén)——斗椒字伯棼,一字子越,楚国大夫。请战:请求楚王同意对晋作战。 [85]愿以句——间(jiàn)执:有机会堵住。谗慝(tè):好说坏话的人,此指反对子玉的(上艹下为)贾等人。这句是说,愿以对晋国的作战胜利来堵住说坏话者之口。 [86]西广——楚军名称,楚军有左右广,西广即右广。一广有三十乘,一说,一广有十五乘。东宫:太子所居,此指太子的警卫部队。若敖之六卒:子玉之宗族部队六百人。若敖:楚先王,亦即子玉之祖先。卒:百人为卒。 [87]宛春——楚国大夫。 [88]复卫侯——恢复卫侯的国君地位。封曹:恢复曹侯的国君地位,因曹侯被执,失去了国君地位,故用“封”。 [89]君取一三句——君:只晋文公。取一:得到一点好处,即释宋。臣:指子玉。二:指复曹、卫。这三句是说,晋文公取得一项好处,子玉取得两项好处,不可失掉攻打楚军的好机会。子犯认为,子玉之无礼正是攻楚之好机会。 [90]与之——许之,答应他。 [91]救而两句——救而弃之:本为救宋而来,如不同意楚“释宋”的主张,等于又抛弃了宋。这两句是说,本为救宋,现在又抛弃宋,这对诸侯们该怎么说呢? [92]楚有二句——三施:指楚“复卫侯”、“封曹”、“释宋之围”的建议,对这三国都有利。三怨:指晋若拒绝楚的建议,卫、曹、宋都将怨恨晋国。这两句是说,楚国的建议对三国都有利,晋国若拒绝,必遭三国的怨恨。 [93]不如二句——携之:离间它们和楚国的关系,并且扣留宛春以激怒楚国。 [94]以君辟臣——指晋文公避子玉。 [95]老——疲惫,士气低落。因楚师在外日久,有厌战情绪。 [96]师直二句——直:理直。曲:无理。这两句是说,军队作战有理就强壮,无理为衰老。 [97]微楚句——微:没有。楚之惠:指重耳出亡至楚时曾受到楚成王款待之事。这句是说,如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不会有今天。 [98]退三舍二句——报:报答。《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楚成王款待重耳时,问他若回晋国,如何报答自己,重耳回答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这两句是说,晋军应退避三舍(九十里),以报答楚国的恩惠。 [99]背惠食言——背弃楚国的恩惠,不履行自己的诺言。 [100]以亢其仇——去保卫楚国的仇敌宋国。亢:同“抗”,捍卫。 [101]其众素饱——楚军一向士气饱满。 [102]宋公——宋成公。国归父、崔夭:均为齐大夫。小子慭(yìn):秦穆公之子。 [103]背酅而舍——背靠险阻的丘陵宿营。酅:音xié,地名,是一个险要的丘陵地带。 [104]原田二句——原田;原野上的田地。每每:同“莓莓”,草盛的样子。新是谋:谋新,即考虑播种新的。这两句是说,原田上草长得和茂盛,要去掉旧根,考虑播种新的。 [105]表里山河——指晋国外围和内部有山有河作屏障,易守难攻。 [106]栾贞子—— 即栾枝,晋国将领。 [107]汉阳二句——汉阳诸姬。汉水以北的姬姓国家。阳:水的北岸。尽:吞并。这两句是说,汉水北岸的姬姓国家,楚国都已吞并了。 [108]伏己——伏在自己的身上。盬:音gu,吸饮。 [109]我得天三句——我得天:晋侯脸朝上,故曰“得天”。楚伏其罪:楚子脸朝下,故云“伏其罪”。柔之:使楚驯服,有以柔克刚之意。一说,古人认为脑子可以“柔物”。这三句是说,晋国将得到上天的福佑,楚子是表示服罪,我们将要使楚驯服。 子犯为了消除晋侯的疑虑,,故作这样的解释。 [110]斗勃——楚国大夫,即下文之子上。 [111]请与君三句——戏:角力,较量,即作战。冯轼:靠着车前的横木。与:参加。寓目。观看。这三句是说,我请求和你的军队较量,您可以靠在轼上观看。我自己也陪您一起观看。 [112]是以在此——因此退避三舍到了这里。 [113]胡为大夫退——对楚国的大夫我们尚且退避。大夫:指子玉。 [114]既不获命——既然得不到楚国停止战争的命令。 [115]敢烦四句——二三子:指楚军将帅。戒:准备。君事:此指打仗。诘朝:次日清晨。这四句是说,麻烦你告诉楚军将帅们,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尽心尽力地对待你们国君的大事(打仗),明日早晨相见。 [116](革显合为一个字)靷軮靽——音xiǎn yǐn yāng bàn,马的缰绳络头之类。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在背日(革显合为一个字),在胸曰靷,在腹曰鞅,在后日靽“这里是说晋军人马装备齐全。 [117]有莘(shēn)之虚——有莘国之废墟遗址。有莘:古国名;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虚:同“墟”。 [118]少长二句——礼:尊卑的礼仪,可以用来打仗。礼仪。这两句是说,晋军中年轻的和年长的都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可以用来打仗。 [119]益——增加。兵:兵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伐木以益攻占之具。” [120]当陈蔡——抵挡陈、蔡两国的军队。 [ 121]子西—一楚国大夫,名斗宜申。将左:率领左翼的部队。 [122]设——立。旆:军中大旗。古时行军,只有中军主帅所在地树立二旆。退之:向后撤出。以使楚人疑晋中军败走,以诱楚军深入。 [123]栾枝句——栾枝让兵车拖着柴跑,扬起尘土,伪装兵败逃走。曳:拉。遁:逃。 [124]中军公族——中军里晋侯的宗族武装。横击:从侧面拦击。 [125]败绩——军队大败,大崩溃。 [126]不败——没有溃败。 [127]晋师二句—一馆:驻扎。谷:动词,吃楚军留下的粮食。‘这两句是说,军驻扎休息了三天,吃楚军留下的粮食。 [128]衡雍——郑地名,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 [129]作王宫句——作:建。践土:郑地名,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这句是说,周襄王闻晋师胜,亲往慰劳,晋文公为他在践土造了行富。 [130]乡役之三月——这一战役以前的三个月。乡:同一向彦,不久以前。 [131]郑伯——郑文公。致:送给,交给。如楚致其师:到楚国把郑邑的军跌交给楚国指挥。 [132]子人九——郑大夫,姓子人,名九。行成于晋:向晋目求和。 [133]入盟郑伯——到郑国都城与郑文公盟约。 [134]驷介——披甲的驷马。驷:一车驾四马。介:甲。徒兵:步卒。 [135]郑伯二句——傅王:作周襄王的辅相,即给周襄王担任赞礼的职务。用平礼:周襄王用从前周平王接待严文侯的礼仪来接待晋文公。这两句是说,郑伯作为周襄王担任赞礼职务。用平礼:周襄王接待晋文公。 [136]享醴—一赐给晋文公醴酒喝。享:让晋侯享用。醴:甜酒。 [137]命晋侯宥——命令晋文公加餐。宥:音yao同“侑”劝人进食。 [138]尹氏——周王室大臣。王子虎:周王室大臣。内史:周王室掌管策命的官。叔兴父:周大夫。 [139]策命—一把王命写在简策上,即书面任命。侯伯;诸侯之长。 [140]赐之二句——大辂(lù):天子之车,亦用以赠诸侯。服:服饰。戎辂:王侯乘坐的兵车。这两句是说,周襄王赐给晋文公大辂、戎辂和与之相配套的服饰。古时车马与服饰配套使用。 [141]彤弓三句——彤:红色。玈:音lú,黑色。这三句是说,还赐给晋文公漆了红色的弓一把,漆了红色的矢百支,黑色的弓百、矢千。古时弓一矢百。 [142]柜鬯—一音jù chàng,用黑黍米酿的香酒,供祭祀时用。卣:音you,酒器名。 [143]虎贲(bēn):勇士 此指周天子的侍卫。 [144]王谓叔父——襄王告诉您(晋文公)。叔父:周襄王对晋文公的称呼,晋文公是周王朝的同姓诸侯,按照当时的习惯,不论行辈,通称叔父。 [145]敬服三句——绥:安抚。纠逖:揭发、清除。逖:同“剔”剔除、斥逐。王慝:于王有害的坏人。慝:音te,恶。这三句是说,要恭敬地服从王命,以天子之命来安抚四方诸侯,惩治和斥逐对周王作恶的坏人。 [146]从命——接受了策命和赏赐。 [147]奉扬——敬受并发扬。丕显休命:伟大、光明而美好的使命。丕:大;显:明;休:美好。 [148]出入三觐——前后共三次朝见周襄王。觐:音jin,进见,诸侯朝见天子之称。 [149]元咺(xu1n)——卫国大夫。奉:陪同。叔武;卫侯的弟弟,此时主持国政。 [150]要(y1o)言——约言,相互商定的话。 [151]皆奖四句——奖:辅助,扶持。渝:改变,违背。殛:诛,罚。这四句是说,大家都要扶助周王室,不要互相残害。谁要违背盟誓,将要受到明神的严惩。 [152]俾队四句——俾:使。队:同“坠”,丧失。克:能。祚国:音zuò,福,这里是“享有’’之意。而:同“尔”,你。玄孙:曾孙的儿子。这四句是说,使其军队丧失,不能享有国家,直到你的玄孙,无论老幼,若背此盟’都要遭到严惩。 [153]君子二句——君子:作者假设的人,《左传》作者往往借“君子”之言来发表见解。能以德功:能够用德义教育军队去讨伐不义之师。这两句是说,君子认为这次的盟约是有信用的,认为晋国在这场战争中能以德教讨伐不义之师。 [154]琼弁(bi4n)——用红色的玉装饰的马冠。玉缨:以玉为饰的马鞅。 [155]先战——晋楚交战之前。 [156]畀余二句——畀余:给我。畀:音bì。孟诸:宋国境内的水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麋:同“湄”,水草相接之地,这里代指宋国土地。这两甸是说,你把琼弁玉缨送给我,我把宋国的土地赐给你。 [157]大心——子玉之子,即下文的孙伯。荣黄:楚臣,即下文的荣季。 [158]济师——对军队有帮助,即能使出师顺利。 [159]不勤民——不尽心于民事。 [160]大夫二句——大夫:指子玉。息:姬姓小国,后为楚所灭,在今河南省西县。子玉所率之兵,多申、息子弟,均战死。老:父老。这两句说,你若活着回国,有何面目见申、息父老呢? [161]得臣三句——戳:制裁,处置。这三句是说,子玉本要自杀,是我们两个阻止他,说,楚王将亲自处置你。这是子西、大心二人对使者说的话。 [162]连縠——楚地名。死:子玉因未得到楚王的赦令而自杀。 [163]喜可知——喜悦之情,见于颜色。知:即“见”。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息见于颜色”。 [164]莫余毒也已——再没有谁能危害我了。莫:没有谁。余毒:毒余、毒害我。 [165](上艹下为)吕臣——即叔伯,楚大夫。 [166]奉己二句——奉己:只替自己着想。这两句是说,苏吕臣只替个人打算,并不为老百姓的事用心。   选自张俊、郭英德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