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 析 |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悠然、宁静的田园感受,创造了一个超然高远的田园意境,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的物我两忘人生境界。“心远”二字展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也只有把自己从纷扰的现实中摆脱出来,诗人才能够进入那优美宁静的田园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致地写出诗人主体式如何融入自然地。有的本字“见”又作“望”,苏轼定为“见”,因为“望”显示了一种主观追寻的姿态,而“见”只是不经意间和南山自然相遇。没有了主观意志的诗人是悠然的,凭着这份悠然,诗人才能和随物赋形、安详自在的南山妙合无间,才能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述了一个温馨充实的景象:黄昏的山崎是如此的清新和优美,欣欣然结伴归林的鸟儿,透露出无限的自由、和谐和圆满。“还”字还有归宿的含义,它对于“一去三十年”漂泊在世俗官场的陶渊明有着真切的启示和安慰。这自然存在的一切,都让诗人领略到一种生存的真谛,也让诗人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欣喜。
这首诗造境高妙,而语言淳朴、自然,尤其是“悠然见南山”之“见”,虽教普通,而意蕴十分丰富,耐人寻味。苏轼说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准确表达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选自张俊、郭英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