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 析 |
|
一、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卷六。这是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的。篇名是取自篇首的四个字。辞,即辞赋,这是一篇骚体的抒情小赋。
二、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从开头到“乙巳岁十一月也”,是全赋的序文,交代作者归田和写此赋的背景。
从“归去来兮”到“抚孤松而盘桓”,是赋的正文的第一段。写归田的决心、归田时走在路上的轻松心情,想象到家后的闲适惬意的生活。
从“归去来兮”,到“感吾生之行休”,是赋的正文的第二段。具体描写归田后的生活乐趣。
从“已矣乎”到结尾,是赋的正文的第三段。表达乐天知命、任运随化的生活态度。
三、作品内容分析
这是陶渊明决计离开官场,回到田园时的一篇作品。序文和赋的开头都讲到了作者归田的原因。作者先总结了自己几次出仕的情况,指出那都是由于生活所迫,“口腹自役”,而一旦进入官场,就失去了自由,是“以心为形役”。在这种情况下,他下决心告别官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之示远,觉今是而昨非。”他认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崇尚自然,不愿为满足口腹之欲违背自己的本性。
文中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美妙的田园风光和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使作者得到了自由和快乐,这种生活与束缚人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田园的歌颂就是对官场的否定、对自由的礼赞。
文中表达了作者的生活追求。他崇尚自然、热爱自由,不慕荣利,渴望在田园风光、亲友之情以及弹琴读书中享受生活的乐趣,特别是愿从劳动中去获取快乐,这和那些钻营于官场,汲汲于富贵的势利小人不可同日而语。赋中还表现了一种乐天之命、任运随化的思想,这是对于生活和命运的一种达观态度,但也流露出深厚的失望和消极情绪。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政治极度黑暗混乱,同时庄子的思想也大力盛行,陶渊明受此影响,于是产生了远离政治和官场,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同时也产生了上述消极情绪。可以说,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在当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当时那个病态社会的产物。
四、本文的艺术特点
这是一篇骚体小赋,抒情性很强,而且感情真挚、自然,毫无矫饰与做作,。作者直抒胸臆,向读者敞开了自己坦荡的胸怀,使人读起来感到真实、亲切。
作者把叙事、抒情和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叙事线索清楚,描写真切生动,其中又处处渗透着轻松、喜悦的感情,而作品的结构也随着抒情叙事的顺序而展开,自然流转,前后衔接,一气贯注。
作品的语言自然而精美。流畅的骚体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诗的韵味。典故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特别是作者善于在描写中运用象征手法,融入某种哲理,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选自尚学锋编著《中国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