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析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今人都认为诗歌的背景是北魏和柔然民族之间的战争,诗歌很可能经后世文人的加工。这首诗叙述了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立功后又弃赏回乡的故事,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诗歌成功地素在了木兰这一广为后人所喜爱的形象。
  木兰替父从军是出于对父亲的爱怜,从她的毫无抱怨、挺身而出行为中,我们又看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样的句子,又暗示了战争对于一个弱女子的残酷。但正是这残酷的战争,磨练了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多年的戎马生涯,使得一个弱女子成长为一个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更为可贵的是,她不慕荣利,对皇帝的嘉奖,选择了回归淳自然的女儿生活。她还乡后的梳妆盒探友,表现了她地回归女儿的和平生活的由衷喜悦。这是一个充满了英雄色彩,又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女性形象。
  在这篇叙事诗中,既有对景物的描述,又有对人物动作、情态的刻画,手法简练,却很能制造气氛,烘托形象。如描写边地萧瑟、紧张的夜色,描写木兰征战立功的气概,以及描写她回乡后探望战友的场面等,都有着浓烈的浪漫精神。尤其是诗末关于双兔的比喻,突如其来地营造了一个戏剧性的情节,把全诗的传奇色彩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全诗的节奏多有变化,既有开头的宁缓沉重,又有中间的轻捷短促,还有文末的舒缓自由,颇能扣人心弦。文中多用排比、对偶、设问、铺陈等修辞手法,多用新鲜活泼的口语,刚健质朴,句式以五言为主,而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非常具有抒情性,民歌风味十分浓郁。
  选自张俊、郭英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