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套语理论研究《诗经》的局限性 |
|
事实上,套语和套式并不是口头创作独有的现象。诗歌作者进行创作时,或因为创造性想象力的障碍,或因为成篇时间仓促因而运用某些套语、套式,古今都不罕见。帕利——劳德理论称个人创作的抒情诗利用套语,是从口头文学向书写文学转变时期的过渡现象,这也不尽然。事实上,即使书写文学发展成熟的汉魏,诗歌创作达到辉煌高度的唐诗,在某些作品中仍不乏套语、套式,这通常是因袭、摹仿的结果,不是“过渡”时期的现象。再者,也不能把在不同作品中重复出现过的句子都说是套语,如“我心伤悲”、“闵予小子”、“是用大谏”之类的叙述句,在它们出现的语言环境中直陈语意,并非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和引发联想的固定词组。王氏的统计把这样一些平常的话语都归列为套语,所以套语化比率提高了。什么是套语? 帕利——劳德理论对其内涵还没有科学的界定,还含糊不清,难免产生随意性,这样的统计很难作出科学性的论断。
(摘自:夏传才的《国外〈诗经〉研究新方法论的得失 》,《文学遗产》2000年节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