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强调人格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而非静态的一种解剖式的人格结构。婴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的阶段,出生到6岁,人格的基本模式大致形成。人格发展分为五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殊的问题。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由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决定的。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以泛性论为基础,他认为性本能的冲动对人格的发展极端重要。性本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发泄的区域—性敏感区。对性敏感区的操作使得儿童和父母产生冲突,刺激儿童人格的发展。
性敏感区是口腔。0-8个月,性快感来源于吸吮和吞咽活动。8-12个月,性快感来源于咬、咀嚼和吞咽活动。在口腔期,婴儿通过与父母的协调活动,逐步产生了亲密感,儿童开始把自我和现实环境区别开来,自我诞生。冲突来源于母亲的断奶。
性敏感区是肛门,通过排泄粪便解除压力获得快感。冲突来源:父母排便训练与儿童自由排便的矛盾。
性敏感区是生殖器,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满足。冲突来源:儿童心中产生了对父母的情绪冲突。
男孩出现欧底帕斯情结:恋母妒父。女孩出现爱莉克拉情结:恋父妒母。
在解决恋父和恋母情结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男性或者女性的性格,把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了超我。
性兴趣被其它的兴趣如知识学习代替。儿童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人格中自我和超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男女儿童关系比较疏远,延续到青春期。
性敏感区是生殖器。青春期之后,儿童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个体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社会的一员,寻找职业、结婚生育、抚养后代。
人格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首要条件是解决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好前一阶段的矛盾,不能完全过渡到下一个高级的阶段。因此,成人人格受早期经验的影响非常大。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发展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以及早期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该理论有人认为该理论很难被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