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译本

被解放者的人本悲剧
   ———德意志精神框架中的《浮士德》

吴建广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反思人本主义的视角来重新诠释歌德的《浮士德》悲剧。文章认为,作品从认识欲、淫欲、虚拟欲、僭越欲、创世欲等层面塑造了悲剧人物浮士德, 浮士德让无限的欲望与万能的魔力相结合, 企图创造人间天堂; 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以人本理性取代神性秩序而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 作品质疑和批判了人本主义的非分之想, 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歌德以《浮士德》等作品最终回归到德意志浪漫精神的故乡。
    关键词 神 人 魔 欲 悲剧

  一、导论: 逆流而行的德意志精神
  歌德的《浮士德: 一出悲剧》①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所奠定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西方文化进行了厘清和思考, 怀疑和批判。人类对今天所面临的难解困境和现实危机的思考几乎不可避免地又要返回到“文艺复兴- 启蒙”的源头———人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浮士德》为我们重新审视人本主义意识形态模式提供了一个思想支点。《浮士德》阐述了这么一个命题: 人类的悲剧不是来自外界的灾难、祸害, 而来源于人性本身。那个被解放的自恃为至高无上的人, 借助魔力肆无忌惮地膨胀欲望, 让无限的欲望结合万能的魔力, 最终酿成人类的悲剧。
   文学一般的悲剧概念是“描述一个不可解决的悲剧冲突……冲突引发外在或内在的崩溃, 其极点并不一定导致主人公死亡,而是他在走投无路中的失败……悲剧始终追问人类最终的存在问题, 即自由与必然, 性格与命运, 罪与罚, 我与世界, 人与神”等问题。②而从文化哲学的层面考察, 西梅尔明晰地论证了人本主义的悲剧命题: “我们称之为悲剧性的灾难: 是因为冲着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