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译本 |
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下)
杨武能
从本文上篇概略、粗浅的分析可以看出,《浮士德》这部巨著蕴涵的哲学思想可谓包罗万象, 博大精深。这样丰富深刻的哲学内涵, 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绝非一个孤立的存在, 正如天才诗人歌德和他的不朽杰作《浮士德》, 也不会自动地产生在18 世纪的德意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样。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时代的大气候和德国周围的大环境。因为, 在特定的互相依傍的地理条件下, 在同样的文化历史传统中, 欧洲各国联系密切、频繁, 相互影响强烈、迅速, 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的德意志帝国, 不但毗邻瑞士、荷兰、英国、法国等先后领导思想潮流的国家, 而且一度还把文明古国意大利包括在版图之内, 因而说得上是各种思潮的流传汇聚之地。从这个着眼点看, 《浮士德》就不仅仅属于德国, 而是属于整个欧洲, 不然, 它也就不可能成为“欧洲三百年历史的总结”。《浮士德》所蕴涵的哲理、所表现的精神, 即所谓的“浮士德精神”, 也非纯粹的德意志精神, 而是整个欧洲文化和哲学传统的延续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欧洲精神的凝聚和结晶。
|
一
我借以支撑自己论点的头一块大“石头”, 就是《浮士德》的具体思想内容, 就是作为它主要哲学内涵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为什么是块“大石头”,为什么如此重要?
如前所述, 诗人歌德之能兼为哲人和思想家, 是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里, 深刻地探讨和回答了有关宇宙、人生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但是仅仅指出这点, 似乎还不能完全说明歌德作为思想家何以格外伟大, 出类拔萃。事实上, 应该说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带决定意义的理由, 就是他在其伟大的诗剧里, 将自己的主要思想浓缩、凝聚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巨大“宝石” ———“浮士德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