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中是全国文明的重点中学,现任校长龚正行,1941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生物学系。当时以优秀毕业生的资格免去下乡“四清”,直接分配到北京八中工作,在这里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1962年,龚正行被正式任命为八中校长,与一般新官上任不一样的是,他不烧“三把火”。他针对一些人的疑虑,台上台下如是说:八中始终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是集中领导。过去的决定都有我的份儿,现在的做法也不是重打鼓另开张。就任校长以后,龚正行不提“新思维”、“新格局”,他考虑的是要正确处理好3个关系,即:前任与后任的关系、党与政的关系、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深思熟虑之后,龚校长在《三十年改革成果总结》中提出18个字的办学方针:“巩固成果、完善改革经验、发展改革形势。”
一校之长,尤其是重点中学的校长,出头露面的机会多,可赶热闹的场合也多,特别是在家长择校的热潮中更是如此,对于那些省心省力、锦上添花、名利双收的“工程”一般人都是乐此不疲的,然而,他不!在一片急功近利的气氛中,龚校长却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北京八中的教育主阵地上。不论东西南北风,他只管以教学为中心扎扎实实的做,不显山、不露水,为八中织起一张教学常规工作网——教师教学常规20条,课堂教学6项改革,教师教学质量5点考核,学生学习的4级指导……他认准了心中的目标,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他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材料:十年总结、三年规划……。此外,“不善交往”的他,硬是千方百计,挖掘各种关系,建立起各种校内公共关系,健全“校友会”等各种社会性联谊组织。
龚校长是位学者型校长,搞科研是有名的,而且许多地方与众不同,有些基层学校搞科研,但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粗放的,少环节,不完整,皮毛两分离——或是有名无实,只是摆设;或只有理论学习、信息交流,不搞实验,更谈不上用自己创造出的理论去指导实验;或只有做法,缺理论指导,又总结提高不够,更不敢提出自己创新的理论……,而在龚校长搞科研中,有理论、有假设、有实验、有总结,循环往复,步步深入,最终能拿自己富有特色和成果的理论与实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超长儿童教育实验。这项实验一干就是13年,上完整的全过程,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龚校长是教师出身,担任校长之前,他的科研多是围绕教学而展开的。担任校长之后,他把擅长科研的特点又迁移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努力建立起一套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管理系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是龚校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不仅坚持了前任校长制定的多样化的、能鼓励更多学生进步的全面评价标准。如除了评三好学生外,还评特优生、特长生、希望之星等,他还领导八中较早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如开设选修课、劳技课、改革必修课。同时,他还探索着建立起一套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如“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工作的5点考核法”等等。
在八中,科研绝不是龚校长的个人行为,龚校长认为,帮助教师成功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展科研活动,因为只有当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在研究时,才会充满兴趣,涌起激情。龚校长引导教师走科研之路的过程上:第一步,写总结;第二步,出特色;第三步,规范化。在龚校长的主持下,八中很早就建立了保证科研活动的“三专”制度,即有专职负责人,专门的科研经费,专门的制度保障。科研在龚校长那里并不神秘,而是鼓励大学创造,大家出成果的一个治学之道,科研,在八中已经转化为集体行为,成为龚校长管理学校的特色。
龚校长给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冷面、不热情和严肃有余。然而熟悉他的人却说他对人像“暖水瓶”——外面冷、里边热,这话不无道理,在周到的礼节、细致入微等方面,龚校长做得或许还不够,然而他务实不张扬,关心教师在行动上。一位教师生病住院,出院后,见到龚校长就半认真半玩笑地埋怨开了:“我住院期间最想见的就是你,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到底没有见到你。龚校长幽默地回答:“我是没有工夫到医院去看你,可你的一切治疗,包括治疗方案,请什么大夫、到哪儿请都在我掌握之中”。龚校长首先是一位教师,最能体会教师的辛苦。尽管八中校舍紧张,龚校长仍然长征条件为教师安排出专门的休息室、活动室和健身房。他更理解教师的追求。他关心教师,重在为他们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龚校长认为,用最先进的信息丰富教师的头脑至关重要。为此八中不仅请进来,还派教师出去,甚至走出国门,派青年教师出国访问,也一视同仁为返聘回来的老师安排出国考察……近年来,八中还定了一条制度:第学期轮流安排一个教研组外出考察。龚校长认为:如果一位地理教师一辈子没有见过名山大川,一位历史老师一辈子没有见过兵马俑,那课是讲不出激情的。八中的教师应该见过世面,应该什么都不怵,应该有与众不同的修养。这笔钱,再困难也要舍得花……他爱教师。
龚校长虽然是个“冷面人”,但他很少直接正面批评人,他往往是立足长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对教师在外兼课的问题,很多校长都头疼,不管,显然不行,教师精力明显流失;管,八小时以外应该怎么管?经过调查了解、系统思考,他拿出了一个30条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规定》。只要仔细琢磨,那里面虽没点批评具体某个人,却条条有所指,所有的问题都被框在内。这样一来,八小时以外虽没管,而八小时以内应该你完成的任务,你则必须完成。
龚校长的治校之道看起来十分简单,然而却充满魅力。
[根据 张葳: 《低调的魅力》(见《中小学管理》1996年第6期)改写]
1.龚校长管理学校为什么热心搞教育科学研究?他的“魅力(即影响力)表现在什么上?你认为当前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的中心是什么?为什么?
2.你是怎样看待新校长上任有无“三把火”的?
3.调动教师积极性常体现在关心人上面。龚校长关心教职工最富有特色之处是什么?试运用理论加以分析其优缺点。
在独立思考之后,请进入论坛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学习和评论其他人的答案,反思和完善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