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的学科性质
(一)何为《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
个体的健康与否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国民的健康与否是社会和谐、民族兴旺的基础。中外学者历来都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代表人物有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J.A.)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J.H.)。
教育具有许多的功能和目标,其中有关学生整个生长发育或其健康的部分则被绝大多数教育专家认为是最重要的部分。《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是研究学校教育如何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包含生理学、预防医学、建筑科学、营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内容,还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它主要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去全面探讨学生的健康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揭示其本质的联系,提出科学的建议,以促进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健康发展。
(二)学科性质
《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来看,它等同于学校卫生学。该学科是一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科学,是以卫生学原理为指导,研究学校的教育问题,是教育科学与卫生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不仅注重学生现时的保健问题,更注重健康行为的养成教育;不仅注重学校环境对学生健康的影响,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健康的维护。
《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应包含三个方面的任务:学校健康环境的创设、学校健康服务的开展及学校健康教学的实施。
学校应尽可能的提供一个有益于学生健康与安全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校址的选定;校舍的建设;采光、通风与隔音设施;教学设备;供水设施;厕所;美化校园等。人文环境包括作息时间的安排;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
学校健康服务是指过去所谓的学校保健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健康,并协助每位学生达到和维持他可能的健康状态,包括健康检查、意外伤害及突发疾病的紧急救护及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伤残学生的特别照顾、常见病的矫治等。
学校健康教学是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包括健康教学的课程与内容、健康教学的师资与教法等。但这一环节还没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校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或健康教学的时间无法保证,领导不重视,专业人员素质低;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参与式、头脑风暴式等先进教学方法未能充分运用;缺乏系列教材,尤其缺乏师资培训教材等。
二、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对象及任务
《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教育与中小学的健康问题。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学生的健康、身心发育状况与学校教育及学校物质、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影响学生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指导学校及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创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科学的组织学校教育,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终极教育目标的实现。
为学生创造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研究内容
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因素是很多的,不仅包括生物因素,而且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的主要内容是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学生的机体和心理进行了解;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与学校教育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索;对利用和创造良好环境(物质、人文)以达到保护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发育的方法、手段和措施进行研究;对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健康问题(肥胖、艾滋病等)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探讨物质环境与学生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对学校的人文环境与学生健康关系的探讨;注重现代生活环境、现代教育环境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研究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不同时期的发育动态,了解中小学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的身心变化,了解现代环境给学生健康带来的影响。
《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特别注重探讨教育过程与学生健康的关系,把学校教育过程与中小学健康的相关内容系统化、规范化,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健康问题在学校中发生和消长的规律,找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有益,也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升在校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其对健康的良好态度,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不仅是给学生以健康的教育,创造健康的学校环境,更注重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使其做到真正的健康,并享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