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例子

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由药物,如吸服大麻、迷幻药LSD导致的幻觉,都是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例如,科学家提出的各种想象模型,文学艺术家在头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都是有意想象的结果。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子

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没有领略过北方冬日的人们,通过诵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可在头脑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寒冰封山、大雪纷飞、登山望远,雪中群山好似一条银蛇在翩翩起舞,丘陵好似银白色的象在奔跑,使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再造想象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

再造想象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表象越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同时,再造想象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它实际上是词语指导下进行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基于这些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再造想象的能力,首先要扩大人们头脑中记忆表象的数量,充分贮备有关的表象。同时,还要掌握好语言和各种标记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从语言描述和符号标记中激发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如鲁迅先生创作的“阿Q”形象,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形象。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