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具有形、音、义等多方面的特征。在词汇识别中,语音有没有作用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直通假设;该观点认为人们可以从词形直达语义,不需要语音。
第二种观点为语音中介假设。该观点认为人们要把输入的视觉信息转换成语音,然后由语音激活词义,语音在词义的获取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第三种观点为双通路假设。该观点认为由形达义和由形至音再达义两条通路并存,但最终由哪条通路提取词义取决于两条通路的加工速度。
在拼音文字中,大量研究证明,语音在义的提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觉呈现下面的句子,并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1)She has blond hare;
(2)She has blond harm.
研究发现,前一个句子更容易错判为正确的句子。因为hare与hair同音,激活了Hair的语义,所以导致错误的判断。这说明语音在词义的通达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汉语是一种表义的文字,字形表义,字形和字音的关系不如拼音文字那样密切,语音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起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
体验语音在阅读过程的中的作用
找一篇短文,一边不断地说出“孝敬爸妈脑白金”一边阅读短文,读完后想一想你对短文的
研究发现,单个单词与在句子或课文语境中出现的单词,它们的识别阈限不一样。与无语境条件相比,语境提供的信息可以促进或抑制单词的识别。
近年来研究发现,词的语义特征也会影响词汇的识别。例如,研究发现,低频具体词的识别比低频抽象词的识别容易;在词汇判断任务中,意义较多的词(多义词)较意义较少的词或单义词更容易识别。
总之,对单词的再认不仅决定于字词的物理特征,而且决定于读者头脑中已经存储的知识与经验,如对单词的熟悉程度,使用语言学的知识对单词进行预测与期待,由阅读材料提供的语境信息等。人对单词的识别是由直接的感觉信息和各种非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