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子的理解

句子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句子理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对组成句子的词语进行加工,以便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其次,句子的理解还要进行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语义分析也是句子理解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它词语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句子理解的影响因素

(一)句子的类型

人们日常听到、见到的句子类型主要有:肯定句、否定句、被动句、被动否定句等几种类型。研究发现,句子的类型影响着句子的理解。

肯定句理解起来容易,否定句理解起来难一些。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否定句在句法上比肯定句复杂,即否定句的加工阶段多于肯定句的加工阶段;还可能是由于否定句较肯定句有较多的意义,含义相对不够明确等原因造成。使用肯定陈述的句型,人们更容易理解。

(二)词序

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汉语较少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注解:英语通过词形的屈折变化表达语法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即句子中通过词汇添加后缀(如,-s,-ed,-ing等)的形式,表达时态、数等方面的语法信息,而汉语是少数几个缺乏明显词形屈折变化标识的语言,很少通过词缀的变化表达语法),因此词序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语言中,词序是不完全一样的。汉语句子的基本词序为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动词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其顺序为“施动者”-“行动”-“对象”。但有些语言是句子的语序是主—宾—谓的顺序。

当词序颠倒时,人们常常借用句法手段来帮助理解句子。

把语句“他骂我”,改成“我被他骂了”。在这些场合,尽管原来的词序变了,但句法手段提供了正确理解语言的线索,使我们对句子的意思不会出现误解。

上一页  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