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外部表现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即通过眼睛、嘴巴等面部器官表达某种情绪和情感。

例子

高兴和兴奋时“眉开眼笑”,气愤时“怒目而视”,恐惧时“目瞪口呆”,悲伤时“两眼无光”,惊奇时“双目凝视”等等。眼睛不仅能传达感情,而且可以交流思想。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表现情绪和情感的重要线索。例如,憎恨时“咬牙切齿”,紧张时“张口结舌”等,都是通过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某种情绪的。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差异很大。

KAKA

姿态表情:是指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例子

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举手投足、两手叉腰、双腿起胯等身体姿势都可表达个人的某种情绪。

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凭手势就可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振臂高呼”“双手一摊”“手舞足蹈”等手势,分别表达了个人的激愤、无可奈何、高兴等情绪。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它不仅存在个别差异,而且存在民族或团体的差异。后者表现了社会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民族中用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语调表情:是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手段。

例子

当播音员转播足球的比赛实况时,他的声音尖锐、急促、声嘶力竭,表达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而当节目主持人播报领导人逝世的公告时,语调缓慢而深沉,表达了一种悲痛而惋惜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识别和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

人类的表情是如何获得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还是先天和后天的统一?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动物和人类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动作的遗迹,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为全人类所理解。

后来的研究也表明,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例如,艾克曼等人(1987)对来自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纽约、新几内亚,阿根廷,婆罗洲,巴西和日本等)的被试呈现了30张不同情绪面孔的照片(愉快,恐惧,发怒,悲伤,惊奇和厌恶等,示例见下图),要求他们辨认每张图片的情绪,结果表明被试在识别这些情绪的照片时出现了高度的一致性。

02

表情还具有后天习得的成分。每个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表情是不断丰富和复杂化的。例如,盲童和正常儿童相比,表情匮乏。因此表情是是先天性和习得性的统一。

课堂探究活动

分别做出一个愉快和悲伤的面部表情,体验它们有什么不同?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