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极情绪调节的一些方法

根据前面的情绪理论可知,情绪的产生和情绪的性质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可从下面一些方面进行消极情绪的调节。

(一)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

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

(1)非此即彼。这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持这种思维方式的人要么认为是完美无缺的成功,要么就是一败涂地的失败,思维缺乏柔韧性。

(2)以偏盖全。把某一消极的事件看作是一个永久失败的象征。

(3)选择性过滤。即挑出事物的消极细节,念念不忘。

(4)贬抑积极的事物。这种认知方式的人对成功或者胜利持一种贬低的态度,因此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5)胡乱猜测。对别人的言行胡乱猜测,并得出对自己不利的结论。

这些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产生不合理的偏差,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可从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入手调节消极的情绪。如何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关键的一点是从积极的一面考虑问题。当我们从积极的方面考虑问题时,同样的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二)调节不良情绪的一些方法:

1.宣泄:直接宣泄和间接的宣泄

所谓直接的宣泄是对引发消极情绪的刺激进行直接的反应,这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者不利的影响,因此不提倡直接的宣泄。间接的宣泄是把消极情绪激发的力量发泄出去,但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或者不利的影响。例如当有消极情绪时,能够及时地倾诉出去。

2.转移

当消极情绪即将发生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者消极情绪发生后,也可以有意识地做点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3.自我安慰

即某种消极情绪发生后,为了解除内心的痛苦,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即我们常说的“酸葡萄”心理。但自我安慰很容易成为自我防御的一种手段,因此应该慎用。

研究新进展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在面临很强的消极情境时,通常无需意识努力便能保持镇静、冷静,这种现象被认为是普遍的自动情绪调节模式。基于个体是自身情绪的代理者而并非被动发射体,心理学家越来越感兴趣于个体如何进行情绪调节(Gross,2007)。近来,Gross和Thompson(2007)、Bargh和Williams(2007)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对情绪调节的概念进行了修正,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有意(deliberate)或自动(automatic)对其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包含对情绪反应各方面的有意或自动的改变,如诱发情境、注意、评估、主观体验、行为及生理学指标等,特别补充了情绪调节的自动性。大多数研究资料都是聚焦于有意情绪调节,即需要主观意识努力及注意分配的调节过程,如诱发产生某种情绪从而研究调节策略等,而忽视了自动情绪调节,事实上,自动情绪调节像有意情绪调节一样,在日常情绪调节中相当普遍(Davidson, et al, 2007)。通常,有意情绪调节的研究重视个体有意识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使用一定的调节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变化,自动情绪调节的研究则关注个体无需意识努力而自动产生的情绪调节机制。

资料来源:樊召锋 & 俞国良,心理科学进展,2009、4。

4.升华

它是指把情绪激发的力量,引导到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去,这是一种高级的宣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