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
说明。如果同一个人在初测时的得分很高,而在复测时得分很低,说明测验的信度差。如果初测与复测的结果一致,说明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信度用信度系数表示。智力测验的信度系数一般为+0.90。信度太低的测验是不宜使用的。
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表示测验效度的一种方法,是将测量的结果与随后的行为进行对照。如果一种测验能预测后来的行为,这种测验的效度就高;否则,他的效度就低。效度通常用效度系数来表示。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多在0.3到0.6之间。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常模是使用测验者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个体的测验分数必须与常模比较,以判别某一个体所得分数的高低,这时分数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一个学生在一次高中英语考试中得了75分,我们一时无法判断其分数的高低,但我们将其分数与全年级学生的成绩相比较时,这位学生分数在300多名学生中排在第50位,我们就能知道其分数高低了。
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来测定人的智力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刘勰用左手画方右手画圆的方法来考察人的注意分配;扬雄用言语和书法的速度来判断人的智慧,都具有智力测验的性质。西方智力测验发展中的关键人物是英国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1869年他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他认为,智力是遗传的,智力可以测量。他的主要观点有:1)智力的差异可以数量化;2)智力的个体差异成正态分布;3)智力可以由客观的测验获得;4)两套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由相关的统计分析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