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导学

什么是“学习即回忆”?《理想国》讲的是什么?“哲学王”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与一位教育家有关,他就是柏拉图,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他的教育世界。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20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在那里柏拉图长期讲学近40年,直到逝世。

  一、理念论与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个别的可感觉的事物,都不具有真理性,只有理念才具有真理性。所谓理念就是共相、概念和普遍的真理。每一个理念统摄着与他同名的众多的个体事物,每一类众多的个别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念。这个相应的理念就是众多个体普遍的东西,是他们的源泉。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见世界。可知世界即理念世界;可见世界指自然界和一切人造的可感知的现象世界。可知世界是认识的对象,是真理;可见世界是可知世界的摹本。

既然柏拉图认为一切可感知的具体事物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那么他在认识论上必然要贬低感性认识的作用。因而他说,知觉不能产生真理、知识,只有理性认识,只有思维,才能产生真理、知识。所谓真理、知识,也就是他所说的理念。那么,理性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理念的呢?柏拉图的回答是:通过回忆。柏拉图在《斐多篇》里,提出了他的“学习即回忆”说。他认为,理念之所以能为理性所认识,是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着理念,也就是说,人心中的理念是生来就有的,但人心中生来就存在的理念,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形式存在着,要使潜在于心中的理念为理性所认识,还要借助于感觉的激发,才能把心中固有的理念回忆起来。因此,感觉在认识中并不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感觉与理性认识并无必然的联系,理性认识并不需要从感性那里取得素材。知识只不过是通过感性的激发,而引起人的回忆,通过思维反省而回忆起人心中固有的理念。在这里,他把回忆心中固有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教育和启发的过程。

二、灵魂说“哲学王”

柏拉图认为,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部分和欲望部分。理性是先天所成,得之于理念世界;欲望和激情是后天所成,是灵魂和肉体结合后的产物。理性部分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是不朽的,为人、神共有,体现在国家中的统治者身上,在美德中表现为智慧。激情部分是指喜怒哀乐等感情,属高等动物的天性,高于欲望部分,体现在国家社会中的辅助者武士等级身上,在美德中表现为勇敢。欲望部分是灵魂的最低级部分,表现为感情的需要,体现在农民及社会的下层等级身上。灵魂的这三种功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性,贬低乃至否定感性知识的作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节制人的欲望;注重对教育内容的选择,重视辩证法即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学习,教育内容选择的目的不在于实用,而在于发展理性。

依据他的灵魂说,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度里,统治者既不是单纯的政治家,也不是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柏拉图认为,只有极少数人,经过艰难而长期的教育过程,才能成为哲学王,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因拥有以永恒不变的理念为对象的真知识,能正确地区分实在、本质和现象,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因而在国家中居于最高的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