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罗马天主教会一方面镇压各地暴发的反抗,一方面又忙于改革它自身,改革基督教的传统来适应正在变化的世界。“耶稣会派”就是这时反宗教改革的产物。西班牙的神学家“罗耀拉”( 注解)(Loyola)是“耶稣会派”的创始人。这个团体的目的是确保天主教会的原有阵地,对天主教进行改革,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使天主教在与新教的斗争中取胜。因此,他非常重视教育,并把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
圣依纳爵•罗耀拉:西班牙人,是罗马天主教耶稣会的创始人,也是圣人之一。他在罗马天主教内进行改革,以对抗由马丁•路德等人所领导的基督新教宗教改革。
罗耀拉早年做过军人,后期开始研读基督及许多圣者之传记,草拟他所发展的灵性操练(Spiritual Exercises)课程,并联结几个朋友立志过著像使徒般清苦的生活,逐渐形成了耶稣会。耶稣会的会士们以一个有纪律、有中心、有操练的建立和神的关系。以致于发展快速,他们宣誓守三条规律:1.守贫穷2.守贞洁3.服从会长。耶稣会注重学习计昼,并且广设学校。另外耶稣会有一特别之处,为其宣教活动。
耶稣会教育改革的思路一方面将文艺复兴精神和古代经典著作的思想纳入到服从基督教理想和教会中;另一方面,将产生于文艺复兴思想的新个人主义引申到为上帝服务中。他们认识到,在文艺复兴的新学术中有许多好的东西,这些东西正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但又认为必须将这些好的东西与教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教会教育服务。因此,耶稣会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改革耶稣会学校和教学。
最初,分散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的耶稣会学校,并没有统一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制度。因而,在课程设置、学制和教育管理等方面都不一致,甚至非常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耶稣会教育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耶稣会于1599年正式颁布了《教育计划》,作为所有耶稣会学校共同的办学规章。从《教育计划》中,可以看到耶稣会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办学措施。根据《教育计划》,耶稣会学校的基本目的是培养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和教士,使学生绝对服从天主教会,为教皇效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耶稣会学校非常重视培养服从、顺从、守纪律等品质,严格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和学校当局。
耶稣会学校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耶稣会学校采用寄宿制,实行免费教育。学生13岁左右入学,先在初级部(亦称人文学科部),学习6年,考试合格者,升人高级部(亦称哲学部),学习3年。成绩优异者升人神学部,学习5年。耶稣会学校实行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初级部,学生按先后顺序学习初级文法、中级文法、高级文法、人文学科、修辞学。在高级部,第一年学习哲学和逻辑学,第二年学习物理学和宇宙学,第三年学习形而上学、天文学,主要教材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神学部的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主要教材是《圣经》、托马斯.阿奎纳的著作。此外还讲授希伯来语、教会史、教会法等。
耶稣会学校对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视,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制度,这使得耶稣会学校的教师水平非常高。正是以上原因导致耶稣会学校在当时有很高的教育质量。
值得强调一点的是,虽然耶稣会学校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但却是“把学生的智力发展推进到不至于引起智慧解放的那一点”。其实质是把学生培养成忠于天主教,反对新教的信徒。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宗教教育保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