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教育中,有影响的是德国路德派、法国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办的教育,这是在三种不同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教育活动。
路德派教育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宗教改革首先爆发于德国,使许多基督教的修道院从路德派的土地上关闭了,学校也随之灭亡。伊拉斯莫认为“路德教盛行之处,就是学术消亡之处”。路德对此也十分忧虑,他认为对任何社会,学校都是必需的。这在两种文化之间过渡的国家更是如此,人类生活可以没有天堂和地狱,但必须有学校。为此,他在《致德国公民的市长和市政官员的呼吁书》中强烈要求国家设立学校,兴办教育,为学校提供公费学校,为国家培养可靠的民众,以弥补由于废除天主教会造成的空白。
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德国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也带来了社会和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路德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刚从无孔不入的天主教会的家长制下解放出来,还不能在自由的气氛中负责任地生活的缘故。同时,新教还要与旧教和其它教派争夺信徒。因此,路德非常重视教育对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必要性,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为此,他在《送孩子上学义务之训谕》中强调国家有权强迫儿童入学,一切儿童不论贫富、男女,都应入学接受教育。既然国家提供学校,就要在必要时强制儿童受教育。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德国的一些城市从1559年起先后颁布了普及义务教育法令。
3、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在《致基督教贵族》的信中,路德强烈要求世俗统治者建立小学。使儿童不仅学习读、写、算、宗教四科,还能学习体育、音乐、语言、历史等学科。为使学生能直接阅读《圣经》,他还把《圣经》译成德文,促进了本国语教学的发展。他主张从初等教育中出来的有才华的学生将在由市镇建立和资助的拉丁语法学校(中学)里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莱语及古典著作、历史和音乐等学科,培养出教士、学者及国家和城市的领导者。其中优秀者再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古典著作,成为主教和教士。 路德的助手梅兰克顿重视中等教育。他在全面调查德国的学校后,制订了“萨克森拉丁文法学校计划”,并创办了一所拉丁文法学校,学校分三个年级。另一位教育家斯图莫(Sturm,1507-1587),被任命为一所新型市立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著名文科中学。
4、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路德派1581年颁布了〈学校条例〉其中规定了总的教育目的和要求;规定了班级的划分及划分的基础,要求每个班级要分别对待;还规定了校长、教师的职权和责任,学生对教师的义务、学生在学校的义务等。
总之,路德派的宗教和教育改革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务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又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隶属于君主。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逐步过渡到由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加尔文教派的主要影响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在反天主教的改革中,“加尔文”( 注解)用自己的教会取代了罗马教会。在他的控制下,日内瓦形成了神权统治,上帝是统治者,加尔文是日内瓦的教皇。因此,与路德派的改革不同,他认为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国家应当从属于教会,是教会的工具。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
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①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长老制;②简化宗教仪式;③取缔演戏和赌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⑤鼓励经商致富。
1、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体化。加尔文认为人的本质是邪恶的,如果听任自己的本性发展,人就会迅速变坏。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对人从生到死控制着人的环境,因此,他极力要创造一个规范人的发展的理性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儿童、父母、朋友、社会、教会是同心同德的。无论儿童走到哪里,他只会看到规范;无论儿童何时有犯罪的冲动,都会有权威用正义去劝告他。为此,他制订了规范人们生活的《日内瓦手册》和《限制奢侈法》,使日内瓦成了一座大修道院。加尔文还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和家庭应是一个按照上帝的意志,训练、教育和培养公民的机关。在家庭中,老人要负责向所有的儿童教授教义;在教区,主管部门要对每个家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国家应通过法律来支持教会的工作。
2、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系统化。加尔文派主张实施普及义务的初等教育。小学以国语为教学用语,授以读、写、算、宗教四科。在中等教育中不仅重视人文学科,还重视自然科学的地位。在他看来,教育制度是每一个城市的生活必不可少的。因而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这个系统包括预科学校和学院,由市政管理并任命教师。学院设有、数学、物理、伦理、逻辑、修辞等科目。学院成为社会和国家领导者及学术界名流的优秀学生开设的。欧洲的许多大学受其影响。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1535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将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会分离,并确立英国国王为英国国教会的首领。因此,英国的宗教改革是在国家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改革,它要求教士、教师和人民接受已经建立的教会。
1、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国教派认为教育应根据国家需要而发展。在社会中,国家应该决定它的需要,并使教学有效的为之服务。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了国家,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使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国家和教会还大力资助了牛津和剑桥等大学。
2、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英国国教派虽然对高等教育重视,但在初中等教育上,主要由私人团体和慈善机构办理、负责。教会保留信仰方面的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