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教改革运动的新主张

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教内部分裂出了新教。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1)“因信称义”的主张。在新教改革家们看来,一个人只要凭自己对上帝的直接信仰,就可以获救,成为义人,而无须任何仪式和机构,也无须教皇、教会、教士的中间作用。这一思想的提出,实际上否定了以教皇为代表的各级教会组织机构存在的合法性,构成了对传统基督教的最大挑战和威胁。

(2)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在新教看来,凡是信仰基督的,便享有基督的一切尊荣。只要依靠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获得上帝的爱和信任。因此,人人都有权利成为上帝的义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僧侣。这实际上肯定了人人有获得上帝信任的权利。

(3)提出了新的天职和善功的观念。在中世纪,关于天职和善功,主要是强调只要对上帝保持贞洁,安于贫穷,就是对上帝的最好报答和奉献。但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思想家提出,只有勤奋地工作和劳动,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才能证明自己尽了天职和完成善功。这一思想的提出,变禁欲的修道生活为从事世俗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提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因此,一些西方研究者认为,新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国家应当管理国家的事务,教会应当管理教会的事务,双方各有自己的领域和事务,互不干涉。这样就为宗教与政治和世俗分离提供了条件,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是强调人是自己精神的主体,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这思想都极大地鼓舞了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基督教的运动,也使得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因此,伊拉斯谟曾说,他所生的鸡蛋是一个母鸡蛋,但给路德孵出来的却是好斗的公鸡。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宗教改革不仅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也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如果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教育实践及思想给欧洲的教育带来了新生,使教育形式、内容发生重大的变化,宗教改革则使教育制度更为重视实际,使教育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使得下层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育。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为近代欧洲教育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下面介绍一下新教和旧教的教育情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