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宗教改革也是西方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也是西方教育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一些宗教人文主义者,大胆改革教育,较早地提出了教育平等和强迫义务教育的主张,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从而为西方近代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那么这些宗教人文主义者都进行了哪些实践呢?宗教教派之间有无纷争和区别呢?各个教派是如何推行其教育改革的?它们都对于西方教育制度的形成起到怎样的作用?等等,本节将讲解这些问题。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市贫民和农民为主力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锋芒所向是封建主义的重要支柱罗马教会,其结果使西欧基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派。这次改革永久地摧毁了基督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对西欧各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改革的意义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正像英国哲学家罗素所指出的那样,文艺复兴只是挖掘了中世纪理论的墙脚,除了引起怀疑和紊乱之外,没有用任何东西来代替它,中世纪理论的第一个严重的裂口,是由“马丁•路德”( 注解)的主张造成的,就是一个人的宗教,不能由权威来代他决定,应该听凭每一个人的自由选择。宗教改革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恩格斯认为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的第一次决战。宗教改革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把基督教改变成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创立路德新教派。1517年10月3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语气甚和缓;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无意攻击教会本身,在第71条中还明确肯定教皇的赦罪权。论纲迅速传播,成为德国各界反对罗马教廷的共同纲领。之后,路德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路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经》的德泽本。
15世纪下半叶,欧洲许多国家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王权的加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时,唯独德国和意大利仍然四分五裂。德国在16世纪初经济虽有较大的进展,但仍然落后于西欧其它各国,它经济分散,无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政治的分裂,又扩大了阶级矛盾。阶级斗争错综复杂,受压迫最深的是占人口80%的农民,其中还包含有农奴。罗马教会凭其巨大的政治力量,向各国强行敲诈勒索。德国政治不统一,为教会打开搜刮的大门,教廷每年以种种名义在德国搜刮巨款,以至德国有“教皇的奶牛”之称。这种情况激化了德国人民与教会的矛盾,是宗教改革运动形成的社会基础。宗教改革运动出现,也与罗马教廷和教会的腐败有重要的联系。当时教会从上到下都出现了腐败。一些教皇靠贿赂登位,教会则侵吞教产,放高利贷。马丁.路德曾经去过罗马,由对教廷原来的敬畏到感到厌恶。他说,“如果有地狱的话,那么罗马就是地狱。”宗教改革也与文艺复兴运动有重要的联系。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解放了人们被禁烟的思想,它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人文主义者强调提高人的地位,虽然不能构成对教会的直接否定,但在客观上却瓦解着以神为中心的神权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反对教会的斗志。如伊拉斯谟在《愚人颂》里揭露和批判了教会、教皇、主教、神学家的腐败和丑恶行经,使教会更是威信扫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丁.路德说,“宗教改革的鸡蛋是由伊拉斯谟生下来的。”
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是由教皇利奥十世(右图)批准出售“赎罪券”所引起的。1517年10月31日,神学家马丁.路德(Matin Luther,1483-1546)在威登堡万圣教堂的大门上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95条论纲)。在《95条论纲》中,路德否认教皇拥有赦免任何罪恶的权力,指出任何基督徒,只要他能真诚地忏悔,将获得完全解除罪孽,无须赎罪券。《95条论纲》表达了德国民众积压以久的不满情绪,并得到迅速传播,成为德国各界反对罗马教廷的共同纲领。1519年6月-7月间,路德与当时著名的神学家艾克(John Eck)在莱比锡举行辩论。在辩论中,路德公开指出,教皇不是上帝的代表,宗教议会的决议也可能错误,从而否定了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无上权威。德国的宗教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次年6月,教皇发布开除路德教籍的上谕,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并下令烧毁路德的著作。 同年8-10月间,路德先后发表了被称为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基督教的自由》,猛烈抨击罗马教皇和教廷的统治,全面阐发了他的宗教、政治学说。12月10日。路德当众烧毁了教皇的上谕和大量教会法典。路德的言行在德国引起极大的反响,他被当做德国的民族英雄。一场反对罗马教皇和教廷的民族运动在德国迅速兴起,并最终导致了市民运动和农民起义。
路德的言行在德国引起极大的反响,他被当做德国的民族英雄。一场反对罗马教皇和教廷的民族运动在德国迅速兴起,并最终导致了市民运动和农民起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爆发不久,在瑞士等地也先后开展了宗教改革。1519年,慈温黎(Huldreich Zwingli 1848-1531)在瑞士苏黎世倡议禁止赎罪券。1522年,他发表《六十六条论纲),系统阐述了关于改革教会的主张。1536年,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发表《基督教原理》,系统阐发了关于改革教义、教仪和教会的激进主张。1541年9月,他成为瑞士日内瓦的政治、宗教领袖。在他的领导下,日内瓦逐渐成为以加尔文教义为指导思想的政教合一的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