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期发展阶段(1930~1957年)

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则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从30年代初期开始,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这种转变集中反映在“八年研究”( 1933~1940年)上。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也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化的产物。进步教育还受到新传统教育思潮(如要素主义教育等)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开始走下坡。

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其衰落阶段。这一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合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合会的一个分会,尽管在1953年恢复了原来的名称,但已没有实际意义。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进步教育运动不能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强权政治的需要始终保持同步。在这一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使进步教育所强调的普及的平等的教育很难为统治者所认同。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这种不断应付各种紧张局势的状况,使得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很难为强权政治服务。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进步教育被指责为是一种“软弱的教育”。其次,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也存在许多矛盾和局限,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否定学校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进步主义者所建议的做法在时间和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最后,改造主义和各种保守主义的抨击,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进步教育的要害,从而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

长期以来,人们对进步教育思想以及进步教育运动的看法褒贬不一,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美国学校教育的影响的估计也存在着很大分歧。但是,进步教育无疑在西方教育史尤其是美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进步教育在反对落后的传统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给美国学校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变化。其一些思想也对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今天来看,“进步教育”作为一个运动已划上了句号,但作为一种思想,它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探究】
收集相关进步教育相关历史背景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进步教育运动从兴起、发展到衰落的历史背景,思考进步教育思想是否可用“进步”来描述,如果说是进步的,进步体现在哪?为什么在发展的后期又被批评者说成是“软弱的教育”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