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帕克赫斯特(Helen.Parkhurst,1887一1973)是美国教育家,道尔顿制的创始人。1911年在华盛顿州塔科马的爱迪生学校任教时,她曾拟定一个实验室计划,191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将该计划第一次付诸实验。1920年,她应邀去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这个计划,不到一年,成绩显著。帕克赫斯特遂将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批评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她提出以下主张,(1)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划分为分月的工作课程,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提前更换公约,能力差的学生不必强求一律。(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道尔顿制的工作课程、个别教学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措施非常具体,因而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尔顿制产生在美国,但广泛运用是在国外,如在英国、苏联产生过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还亲自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其方法。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

5. 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华虚朋(C.W.Washburne,1889~1968)是美国教育家,帕克的学生。1919~1945年任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的地方教育官员。1936~1940年间,他担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的主席。主要著作有:《使学校适应儿童》(1926)和《什么是进步教育》(1952)。华虚朋的教育思想主要强调,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获得全面发展的权利;集体教学应当让位于促进个体发展的方法。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每个孩子都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三是逐步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华虚朋的教育实验以“文纳特卡计划”著称。与帕克赫斯特一样,他重视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但他认为道尔顿制缺乏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材,缺乏创造性的活动技巧。华虚朋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培养相联系。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和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金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并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无确定的程序,也不考试。这样做可以加强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的联系,培养合作精神。

文纳特卡计划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对世界不少国家的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有人指责它影响学科的深入学习,并且实施起来也很困难。50年代起逐渐衰落。

6.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

克伯屈(W.H.Ki1patrick,1871一1965)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哲学的继承者。他的主要贡献在教学研究方面,1918年,因发表《设计教学法》一文而在国内外赢得很大声誉,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在克伯屈之前,人们就已开始使用‘“设计”一词,并将设计的方法运用于教育。克伯屈系统地归纳和阐述了设计教学法。他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他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因素。

克伯屈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根据不同的目的,他将设计教学法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生产者的设计,也称建造设计。它以生产某物为目的,用物质的形式去体现一个思想或观念。第二,消费者的设计,是以消费为目的的设计。他认为儿童“非常活跃地消费、吸收与享用别人所生产的东西”。如欣赏别人的画、演出或文学作品等,所以又称“欣赏设计”。第三,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一个问题,澄清某种理性的困难,如阳光对植物的影响,鸟儿为什么会飞,等等。第四,练习的设计,或称“具体学习设计”,它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一种或某一程度的技能或知识,如学习读、写、算等。在上述四种设计中,以第一类即生产者的设计为重点,它最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化。同时,这四种设计的分类并不是固定的。一个具体的学习单元经常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设计不仅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

根据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决定作用,必须使目的具有教育的价值。而四个步骤的实行则以学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

设计教学法在美国得到迅速传播。到20世纪30年代,对英语国家的学校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在西欧和苏联被采用,对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国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但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主要是针对生产者设计而言的,克伯屈本人也承认没有为学习知识的设计教学确定明确的步骤。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法实施的结果,必然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

【课堂探究】
利用表格的形式将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系统的记载,试想各个教育家是怎样的传统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改革方案?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是否仍然存留其中这些教育实验的影子?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你以后的教学生涯有什么样的启发?
【课后反思】
1. 为什么进步教育运动会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2. 中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阶段,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可以借鉴美国进步教育的这些作法吗?例如道尔顿制、有机教育学校、葛雷特制学校?
3. 什么是道尔顿制?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
4. 葛雷特制对于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有借鉴意义吗?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