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们分别阐述和分析了战后英、法、德、美、日、苏联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通过这些国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改革,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知识:
第一,战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其各级各类教育的实施。其中,普及义务教育成了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成了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呈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另外,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通过教育立法,不仅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使得各级各类教育在与市场的结合中,提高了竞争的能力和教育的质量。
第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成为各国普遍关注问题。美国1958年提出的“新三艺”课程,以及后来历次改革提出的若干门新基础课程,法国1982年实施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入门计划;英国1988年制定的国家课程等,都是课程改革尝试。这一时期,各国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加基本的、科学的、实用的、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各国都在加强国家对教育,包括对国家课程和统一课程的控制。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以被各国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加以改革。在改革中,联邦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结合”、美国的“生计教育”等,都是探讨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第四,师范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不断提高教师的质量。为此,各国均采取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其中,延长教师职前年限、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对教师资格严格考核、为教师提供在职学习进修机会等,是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
第五,高等教育的改革出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特点。战后各国普遍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降低大学的入学条件,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另外,各国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上,还进行了拓宽大学的课程领域、更新大学专业设置的改革。如这一时期,英国创办的“开放大学”,日本成立的筑波大学成了各国效仿的样板。
第六,教育管理领导体制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各国在保留自己管理领导体制特色的同时,都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一些改革。例如,英国传统的中央、地方两极管理体制出现向加强中央领导倾斜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