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如努力探究新的环境,参加惊险竞技比赛等。针对人类的这种行为,赫布等人提出了唤醒理论。
所谓唤醒,是指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唤醒理论认为: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生理激活的一个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它带来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不舒服。例如,人们不喜欢于感觉剥夺的状态(注解),也不喜欢太嘈杂的环境。感觉寻求倾向测验在一定程度是可以测量出人们偏好的唤醒程度。
感觉剥夺实验参见第三章“感觉”相应内容
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唤醒水平,低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增加唤醒,高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减少唤醒,。刺激与偏好之间关系见下图。
重复进行刺激会使唤醒水平降低。
一首流行歌曲,反复听后,新异性降低,会感觉单调乏味。
经验丰富的个体喜欢复杂的刺激。
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和环境刺激的复杂性对偏好有一定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偏好刺激的复杂水平上升。
有研究比较了幼儿园、保育院和家庭中抚养的孩子对刺激的偏好,结果发现:家庭抚养的孩子更偏好更复杂的刺激。环境刺激的复杂性有利于孩子偏好复杂的刺激,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