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三种: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态度体验。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如失去亲人往往使人产生较长时间的郁闷心境。一个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一段时期内会使人处于积极、愉快的心境中。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性格开朗的人往往事过境迁,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容易耿耿于怀。因此,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极悲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

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盛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全身紧张,怒发冲冠等。

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自控能力减弱的现象。虽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因此不能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

激情的作用:从消极的角度来讲,人们在激情的作用下,往往做出鲁莽、甚至遗憾终身的事情。从积极的作用角度来讲,在激情的作用下,人们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某种活动。

3.应激

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应激状态产生:与人对情景和人对自己的能力判断有关。如果个体判断自己的能力不能应付情景,就会体验到紧张。比如我们在面对高考的时候如果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去解决那么我们就不会出现应激否则就回出现。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一系列生物反应。如呼吸,心率、肌肉上的变化,以维持机体功能的完整性。塞里称这种变化为适应性综合症,包括三个阶段

a.动员阶段:产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防御。

b.阻抗阶段:生理机能进一步变化,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以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

c.衰竭阶段:刺激如果依然存在持续很长时间,阻抗继续发生,但适应能力已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

有哪些应激源(压力源)?根据相关的研究,主要的应激源包括:

第一,躯体性的应激源,例如生病或者身体受伤。

第二,社会性的应激源,它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进行调整和适应的情境和事件。例如,日常生活中与个人生活相关的重大事件或者生活琐事等。

第三,心理性的应激源,它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信息。来源于人们对压力的认知。

第四,文化性的应激源,它是指从一种文化环境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压力。

 

课堂探究活动

迄今为止肯定有数件让你记忆深刻的事件或经历,它们都可能伴随着不同的情绪状态,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是激情的状态,什么情况下是应激的状态?

应对压力的一些方法:

了解自己,确定可行的目标;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培养业余爱好;积极面对,知足长乐、笑口常开;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寻求社会支持,拥有朋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