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三元论  

由斯腾博格(Sternburg,1985)提出,他认为一个完整的智力理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三个方面内容的阐述分别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

该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过程:

(1)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等高级执行过程中的能力。如我们在完成一个问题的时候,要确定问题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

(2)操作成分: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么去完成元成分计划的的一些内容,表现为任务的执行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3)知识获得成分:获取和保持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和反应,以及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

这三种成分,阐述了智力活动的内部过程,其中元成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智力情境亚理论

该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塑造环境、与选择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

例子

我们每个人所处环境都可能会变化,那么当你所处的环境变化后,能不能调整自己跟着变化, 来适应这个环境,或者及时放弃旧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环境,这些体现了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

3.智力经验亚理论

该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

(1)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所要求的能力:个体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遇到新问题的能力;应付遇到新环境的能力。比如说不同的个体,他在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的时候,有的人可以很快调出他的经验系统里面非常适合新的情境的那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而有的人却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2)信息加工过程的自动化能力:当人们遇到复杂问题时,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只有这些操作自动化后,才能够容易地完成复杂任务。如果没有达到自动化,就需要付出高度的注意和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取得非常好的结果。智力的经验能力在这方面也有所体现,有些人在进行信息加工过程的时候,他能非常快的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比如说他能够通过练习,马上就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而有些人要练习很多次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所以在这一方面,人与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不同个体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到复杂任务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解决情况不同。

4.对智力三元论的评价:

三元理论从主体与外部世界、内部世界以及与经验世界这三个方面的联系来分析智力的本质,深化了对智力的认识。三元理论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智慧行为。

智力三元理论的智力情境亚理论从个体能否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后来斯滕伯格在情境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功智力的理论。 用现实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作为评判智力的标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