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社会的教育是受史前社会生活和文化影响的。史前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史前教育的性质。
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认为,史前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特点是“泛灵论”(Animism)。他指出,原始人在解释他们的生活时,认为在他们所有所感知的事物背后,包括人自身,都受一个可以离开物体或身体的精神实体或“灵魂”的控制。例如,史前人在做梦时,会经历着如同他们醒时所有的打猎、战争以及其他许多活动。在史前人看来,这表明他的灵魂一定去过别的地方,虽然他的同伴认为他的身体没有移动过。
由于史前人把身体和灵魂看作是可以分开的实体。这样,他们就把物体或对象都赋予了意识和灵魂。任何事物或事情的出现都是灵魂干预的结果。如果一件事情出现了好的结果,就是好的灵魂干预的,如果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就是敌对灵魂干预的。
史前人的“泛灵论”文化对史前人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史前人形成了最早的祈祷模式,即史前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做各种事情之前,都要通过一定的礼拜或形式来安抚、祈祷或躲避敌对的灵魂,以期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孟禄指出,史前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性质。史前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要的训练,包括打猎、捕鱼、使用武器、制作皮毛、造房子等,而且还要学习按照明确规定的方式去做好每件事情,以避免触犯主宰这些事物的灵魂。二是关于各种精心设计祈祷或礼拜的步骤及形式的训练。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需要通过它尽力抚慰灵魂或培养他的善心。孟禄认为,前者形成了实践教育;后者形成了理论教育。
总之,史前教育的性质是一种用“泛灵论”来说明和解释生活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训练,达到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教育。
由于史前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固定的仪式或活动,教育人们去适应周围物质的或非物质的环境,服从神灵、保存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因此,史前教育也是一种服从、保守和反对变化的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概括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
1. 受史前文化“泛灵论”的影响,在史前生活中,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活动成为史前教育的重要活动,它形成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宗教教育,同时它也造就了通过宗教神秘知识和技艺来抚慰人们心灵活动的特殊阶层。在史前社会中,宗教教育也成为史前人的理论教育。
2. 史前教育是一种在生活中直接进行的教育,是一种适应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和为了生活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人们通过言传身教,向儿童传授各种文化和习俗。
3. 在史前社会,由于儿童成为社会文化和习俗的继承者,为了使儿童将来准备承担成年人的职责,通过一定的“仪式”考察儿童,也成为史前社会,特别是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史前教育内容还包括传递生产经验,学习行为规范、氏族禁忌、部落习俗;另外,还有一些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等。
4. 史前教育的方法重视模仿。由于史前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多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史前教育的方法主要一种模仿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复动作实现的。由于这种方法的模仿性质,因此,史前教育特别强调人们对传统和习俗的遵守,反对有任何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史前教育是强调一致性,排斥个别性的,是一种保守的教育。
5. 由于史前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有限,史前教育早期还没有出现文字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