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体良(Quintinlianus,35-100或40-114),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 少年时期就曾经学习雄辩术,后来又从事过多年教育工作。公元70年,他受命主持罗马第一所国立拉丁语雄辩术学校,成为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公元90年退休后,昆体良开始对罗马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从事著书立说,主要著作为《雄辩术原理》一书。这是一部关于雄辩术的教程,也是一部教育著作。这部书的手稿曾经遗失达1400多年之久,直到1415年才被重新发展。这时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该书的出现受到极大重视,成了欧洲人重新认识古希腊罗马教育的重要线索。
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达到的基本目的。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为重要。因为雄辩术是一门高尚的学问,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雄辩术应当是为真理和为正义而战的战士手中的武器,而不应成为强盗手中的工具。昆体良明确指出:“我所要培养的人,是天神派遣下来为世界争光的人,是前无古人的人,是各方面都超群出众、完善无缺的人,是思想和言论都崇高圣洁的人”。结合当时罗马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昆体良提出培养雄辩家,应经过从初级学校到文法学校到修辞学校三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各级学校的教育和课程设置都围绕培养雄辩家这一总的目的来实施。初级学校主要学习读和写,属于启蒙性教育。文法学校主要设置文法、阅读、音乐、几何等课业,昆体良认为这些课业主要是为未来雄辩家打基础的。修辞学校是培养雄辩家的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性的阶段。从修辞学校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雄辩家。昆体良认为,修辞学校主要应学习三门学科:辩证法、伦理学、物理学。还应提到,昆体良认为未来的雄辩家,除学习必要的学科外,还进行一定实际练习,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经常“选择最精于雄辩的雄辩家以便在辩论中模仿”,这是成为一个“尽善尽美的雄辩家”所不可缺少的。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昆体良也把雄辩家的培养当作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他所说的雄辩家与西塞罗所说的雄辩家有明显的不同。在西塞罗的思想中,雄辩家实际上就是政治家和活动家。而在昆体良所处的时代,由于实行帝制,通过雄辩成为政治家的可能性已不存在。昆体良所说的雄辩家一方面是指训练有素的律师,但更主要的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道德和善良的人。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真正天生愚笨而不可教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另一方面,他认为人生而具有的天赋才能仅仅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天赋才能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良好的教育。一个天资聪慧的儿童,如果在成年后无所作为,那说明他缺少的并不是天赋,而是教育。
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但他也认为教育的基本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他指出,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教育者应当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
昆体良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他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
关于教学组织形式,从教育史看上,古代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与此不同,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在同一时间,由教师对全班组而不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他认为实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但教师一次可以教许多学生、节省时间与精力,而且学生也可以在与其它同学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接受良好榜样的影响,从教师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中,得到警示和鼓励。这些优越性是个别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在强调集体教学的同时,昆体良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问题,认为教师在面向班级进行教学的时候,同样要了解学生的能力、个性特点和倾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补短,长善救失。
在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上,昆体良的一个重要见解是反对体罚。在古代国家的教育中,体罚是非常普遍的方法。昆体良主张废除体罚,认为体罚是对儿童的凌辱,会使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对儿童的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后果。与此相联系,他强调运用奖励的方法,认为对儿童(尤其是那些脆弱或缺乏自信心的儿童)加以赞扬、给予荣誉,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儿童的发展。
昆体良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在深入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及能力的基础上,节制自己的力量,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要避免学生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可让学生放弃所能及的课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的份量应当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以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为防止学生因为负担过重而造成疲劳,昆体良主张学习与休息相间,使学生的精力得以恢复,更愉快的进行学习。为此,他主张在学习间隙,可让学生进行有节制的游戏活动。他还认为,防止学生疲劳的另一方法是更换课业,使不同课程的学习交替进行。
昆体良主张教学应当明白易懂。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故弄玄虚,决不能装腔作势以抬高自己,而应当简洁、明了地讲授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并牢记不忘。
昆体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他主张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以防止养成事事依赖别人的坏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各种知识,而且还在于养成独立的判断力、创造性以及其它各种能力。
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
1、教师应当是才德兼备、言行一致的人。昆体良认为,教师的道德面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自身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能阻止学生的放荡行为;相反,教师的行为失当,会对学生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道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2、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当是公认有学识的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培养出完美的雄辩家。
3、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并不意味着冷酷。教师应耐心工作,既不对学生发脾气,也不纵容学生。
4、教师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可能有效地教学。也只有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
5、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里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为此,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地观察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活动。 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和17世纪夸美纽斯的教育学说,同样受到来自昆体良的启示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