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二)托马斯•阿奎那( 注解)的教育思想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实际上是他的宗教教育思想的一种复活。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作为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在哲学和神学的关系中,把哲学融合于神学之中,创立了庞大、系统的神学体系,对后世西方神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作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托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统、独特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乃至现代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教育目的论

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论是建立在他的神性论和人性论基础上的。他认为,上帝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是万物存在的根基。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在他看来,人是具有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统一体,但无论是人的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都具有局限性。因为人的精神实体有存在与本质的区分,而人的物质实体不仅有存在与本质的区分,还有形式和质料的区分。区分越多的实体,对现实性的制约越大,其完善性越小。怎样摆脱这种限制,增加其完善性,在阿奎那看来,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物质实体的需要,更要关注人的精神实体的需要,通过发展人的理智,引导人性趋向人类独有的、自由的理性生活,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接受上帝的爱抚和知道,从而摆脱物质世界的各种限制,成为向往神性世界的人。

阿奎那在论述教育目的过程中,实际上也阐明了他的知识观。他的知识观概括的讲,就是感性知识观、理性知识观和神性知识观。感性知识是对物质的实物的知识,感性知识可分外感性知识和内感性知识。外感性知识通过五种感官,由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物理影响造成的,后者则通过对事物的可感形式认识而获得的知识。理性知识处于感性知识和神性知识的中间地位,是对感性认识的抽象认识。在阿奎那看来,理性知识主要是哲学知识;神性知识主要是关于神学的知识。神性知识是阿奎那知识观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神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神学,即作为哲学一部分的神学。自然神学以自然理性认识神学道理。另一部分是教理神学,即作为神圣学问中的神学。教理神学是依靠天启和权威来信仰的神学道理。因此,“哲学是由事实到上帝,神学是由上帝到事实”。阿奎那试图在哲学和神学方面作出区分,试图把神学中的哲学问题分离出来,划分两者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这为哲学走向独立、走向世俗,与教育研究进行结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教学论

阿奎那认为,教育和教学工作是一项繁杂、费时耗力的事业。阿奎那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的作用,他曾经指出:教育是与人类密切相关联的一项活动。人类的养育并不是唯一的要旨。教育包含了教学,而所有的教学都需要时间。教导人们所需要的时间,远比教导鸟飞翔所需的时间为多。阿奎那非常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潜能变成现实性。教学活动并非教师的单纯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材。学生学习中的成就绝大部分依靠学生个人心智活动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符号作为手段,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图形和实物,知识即寓于这些符号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决定于]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没有这些条件,教学便无法进行。阿奎那指出,如果没有教学的手段,没有一个人能够传授知识给另外一个人。不过他又强调,教学是要依靠学生本身的能力,符号可以影响感官,但不能启迪理性。而教学的实质是用种种方法引发学生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是靠自己来接受教育,而不是由他人来教育的。

3.教育方法

在阿奎那的教育教学思想中,他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阿奎那的教育方法包括他的教学方法论和论著中的论证方法。其主要方式有:

第一,正反论辩式。即在教学和辩论过程中摆出和陈述正反两方的各种观点,通过细致的分析,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对其他观点加以评说。

第二,开放调和式。在教学和著述过程中,阿奎那不仅强调正反论辩的方法,还十分重视运用开放调和的方法来解决神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学者研究指出:“托马斯的著作从内容到方法都表现出鲜明的调和特征”。这种方法的特征为:阿奎那在分析问题时,常常对一个论题和概念的意义做出仔细的区分,然后把对方的观点放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指出对方的观点在某某层次上是正确的,但在更重要的意义上或更大的范围内却是错误的和是有缺陷的。这样,阿奎那把表面上看起来相互对立的观点解释为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看待同一对象的结果,或者说它们是同一认识的不同方面。

第三,启发诱导式。在教学中,阿奎那非常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来学习。运用种种方法,运用辩论的形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因此,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就是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理智。

人类教育思想的发展史,古希腊是第一个教育思想的辉煌时代。其时,教育思想寓于哲学之中,带有浓重的思辨性。早期中世纪是教育思想发展的由一个时代,那时,教育思想寓于神学之中,具有深厚的神秘性。阿奎那把感觉经验、理性引进教育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经院主义教育观。可以说,阿奎那的教育思想虽然处于附属于神学的年代,但其内核已蕴含着强调理性,尊崇科学的重要成分,为教育思想发展到尊重人性的文艺复兴时代,起到了铺石垫路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