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教育发展的条件
在罗马帝国兴盛的时期,帝国境内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大中城市,但是到了中世纪早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原有的城市相继败落。10世纪-11世纪,由于西欧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化,以及商业的发达,作为以经济生活为中心的城市才重新形成。
中世纪城市与罗马早期的城市的主要区别是它不是以政治为中心的城市,而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中世纪城市在形成的过程中,它通过赎买或通过武装斗争,获得了城市的自治权,并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对于早期的庄园经济,中世纪的城市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在当时,农奴逃到城市里,只要连续在城市居住一年零一天,就可以成为自由人。中世纪城市的这种比较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为城市教育和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在中世纪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市民阶级的形成对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文化和城市教育的兴起,具有重要的影响。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生产经营的需要,一般都组织起行会。这些行会有一定组织和行会条约以加强对成员的管理和照顾。如当时英国一个硝皮匠行会规定:凡是加入行会的人,每个人必须将他认为适当的数目的钱捐给组织存于公共钱柜。行会中任何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或老年人都可以从上述公共钱柜中得到7便士。如其过世后的遗孀,品行端正又未改嫁的,也可以在公共钱柜中得到同样数目的金钱。又如在行会中,若有人在其作坊内不能完成其工作或由于缺乏帮助,有失去工作的可能,行会应当给予帮助,以免其失业。若有人去世,无任何安葬费用,行会可以由公共钱柜中支付。行会中如有人去世,所有同行会的人都要去守灵,进行祭奠。正是在行会的这种组织和管理下,中世纪行会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也壮大了市民阶级的力量。
2. 城市学校的形成
市民阶级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市民阶级对教育的广泛需求。在当时情况看来,城市阶级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以往的地位,必然要求政治地位和文化,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因此,发展和壮大市民教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时期,促使城市当局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城市学校出现了。所谓城市学校,实际上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其中包括: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等等。这里简要介绍一个英国的情况。在英国,许多行会为其会员的孩子们的教育建立了学校。如在英国尼古拉的行会学校,有一所学校是免费的,教师的年薪是10英镑,这笔金钱是行会主人或管家由土地收入支付的。年薪的其余部分是从行会的兄弟姐妹的收入中积累来的。在这个学校里,有一个叫约翰的教师,他收了100名学童。
与中世纪其他世俗教育机构不同,中世纪的城市学校大多是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进行管理的。因此更具有世俗教育的特点;其次,城市学校大多数注重读写算,以及一些其他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比较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再次,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第四,城市学校与当时的修道院学校和贵族拉丁文法学校相比它的设备通常比较简陋,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尽管如此,城市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对促进教育的世俗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