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9世纪的法国教育

(一)教育概况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新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并采取一切措施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成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在教育上,拿破仑接受了启蒙思想运动的思想,并参考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康多塞的教育建议,建立起了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所谓帝国大学(Imperial University)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帝国大学设总监、审议会和总督学署。帝国大学的总监为主管教育的最高首脑,由拿破仑直接任命。1808年,法国全国被划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工作。大学区设总长、学区审议会和区督学。学去内的教师都要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命,公立、私立学校的开办也要经帝国大学的总监认可。各类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规定等也都是全国统一管理。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课堂探究】
“帝国大学”的设置使得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得以实现,分析一下这种体制的利弊。

在拿破仑执政期间,处理与教会的关系也是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主张对教会实行镇压的政策,但拿破仑主张与教会进行和解,利用教会的势力。1801年7月15日,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Concordat),同意恢复天主教会在法国的合法地位,但要求教会遵守国家为保证社会安定而制订的规章制度。“教务专约”的签订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但同时也为天主教会在法国地位的合法化创造了条件,这种双重作用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08年3月,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规定法国的教育要培养忠于帝国、忠于皇帝的公民,同时,规定仍要把天主教作为法国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从此,法国近代私有制度的框架基本形成。

1814年,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年),法国又进入一个各派政治力量反复较量、政权不断更迭的时期。1830年,法国的七月王朝成立(1830-1848)。1848年,法国又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48-1852)。1852年,法国又建立了第二帝国(1852-1870)。1871年,法国镇压了巴黎公社的起义之后,共和派与帝制派几经较量,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1940)。经过长期的发展,法国终于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法国的各级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