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代克和克拉帕海德的教育科学研究
桑代克( 注解)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十分重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认为科学是“科学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可靠的基础”。同样,他也重视对教育进行科学研究。他认为教育科学在最初发展时,也像其它学科那样,有赖于对教育机构的影响作直接观察和实验,有赖于以定量的精确性研究和描述的方法。他指出,“认真研究教育理论的人的主要责任,是要养成归纳研究的习惯和掌握统计逻辑。当我们对种种自然的事实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时候,我们就掌握了它们。当我们测定它们的时候,我们就是使它们为我们服务。”
(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桑代克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桑代克还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练习律(Law of Exercise)——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效果律(Law of Effect)——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桑代克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对教育资料进行定量研究,设计了教育领域内广泛多样的实验,发明了评定基础学科成绩的方法,对美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克拉帕海德是瑞士心理学家。在研究教育科学的过程中,他提出了“适应个体学校”和“适应个体教育”的思想。他认为现代教育应建立合乎实际需要尺度的学校。在克拉帕海德看来,“适合个体学校”或者是“适合个体教育”,主要是指教学大纲应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这里对儿童认识的结果是最重要的,它只能通过利用科学的设计的教育实验的结果而获得。1905年,他发表了《实验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1911年发表《实验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他的主要思想有:首先,要研究儿童并把儿童当作正在发展和生长的个体加以研究。其次,要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2.梅伊曼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年轻时曾追随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1901年在《德国学校》杂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1908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讲义》与美国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成为一战前两本标准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从实验教育思想出发,梅伊曼批评了传统教育学,认为其主要问题有:(1)提出的思想和准则都是思维的产物,缺乏以实验方法作严格论证。(2)传统教育学提出的各种原则或教育没有说明其来源,使教育实际工作者不知所采用的教育方法的依据,因而只能盲目照搬,阻碍了教育科学的发展。梅伊曼主张应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并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来发现和陈述事实。因此,他与实验心理学家的不同在于,他是通过实验室来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他所研究的教育问题有: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个别差异、记忆、想象、情感、意志、理解力以及小学课程的学科教学。
拉伊于1903年就先于梅伊曼出版了系统阐述实验教育学的著作《实验教育学》一书,并与梅伊曼的理论共同形成德国实验教育学这一理论派别。拉伊也同梅伊曼一样对传统的教育学进行了批评,强调教育学应当以实验方法作为自己的基础,但二者又有区别。拉伊不同意梅伊曼把实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对立起来,认为教育科学应包括相互联系的三大领域。一是教育史,二是辅助学科,三是实验研究。他认为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假定,发现事实和建立系统的过程。由于人的发展受到自然和文化 的影响。因此教育学可分为“个体教育学”、“自然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其中个体的表现和活动是最重要的,因而他的实验教育学也称为“行动教育学”。
拉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教育实验应与心理实验分开;重视教育者在实验研究中的作用;主张教育者参与心理学、医学和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共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