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基督教宗教学说为基础的教育流派。它以西欧13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guinas,1228~1274)的名字命名。1879年教皇利奥13世发布通谕,宣布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为天主教的唯一真正的哲学,要求一切天主教会必须倡导,一切天主教学校必须讲授,从此,在天主教教会的主持下,复活经院哲学和形成基督教的思想不仅在教会学校得到重视,最终超出了教会的范围,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思潮。如何理解和评价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它有哪些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等等,是这一节我们要来思考和研读的内容。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一批教育家,以新托马斯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反对实用主义教育和现代社会生活混乱现象,提倡恢复中世纪以来的宗教信仰为基础的传统教育。这一理论流派的哲学基础也是“实在论”,他们认为上帝是最高的实在,是一切事物的范本与源泉。人的认识是从上帝那来的。人只有与上帝沟通,才能达到无所不知。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出现,在于解决由于当代世界的冲突所带给人的不幸和灾难,办法就是皈依上帝,遵守道德法则,进行道德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马利坦(J.Maritain,1882~1973)等。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人”,教育应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美无缺的人。马利坦指出,教育的目的关系到一个人的形成和个人精神的解放。不管外部的世界如何变化,这一本质和目的是不变的,其他的目的,如形成人的知识、智力、能力等只是推论,是第二位的目的。
新托马斯主义者认为,人虽是上帝按他自己的形象所创造的,但为了达到与神性相统一的圆满的人性境界,还需要由教会负责对人进行教育。因为教会是维护神的法则的捍卫者和解释者,它用“神恩”与教规来抚育、教导人们的灵魂。在现代社会中,教会尤其要通过学校教育使人的灵魂得救。因此,要对青年进行文学、艺术、乃至科学知识的教育。
与永恒主义者一样,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也要求学生多读古典著作,特别要读宗教性的经典著作。由于时代生活的需要,新托马斯派虽也提出要学习科学的思想,但是却要求必须恪守神学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原则,学校在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时,都要以不触犯宗教条规为原则,而且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上帝是一切知识的主宰”。
对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评价:总之,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一个属于新传统教育的流派,虽然它也提出了一些改革教育的建议,但是由于其宗教的性质,其影响还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