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第二十一、二十二节 《庄子》作品选讲
1.什么是逍遥游?大鹏是不是达到了逍遥游?

见作品讲析。

2.小智和大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达到大智?

见作品讲析。

3.本文是如何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道理的?

见作品讲析。

◆先秦文学——第二十三节 《荀子》内容与写作特点
1.荀卿散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每篇有一个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篇中围绕中心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论证之周详,条理之明晰,都是前所未有的。
  《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淳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其文风平易朴实,亲切自然。

2.赋篇在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赋》篇共有十篇作品,用隐语的方式描写士种事物。例如《针》篇,用铺陈、拟人、双关等手法,巧妙地描写了针的特点。一问一答,全为隐语,韵散文相间,意趣盎然。《赋》篇的这些特点被后来的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其本形式。它对赋这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具有开创意义。

◆先秦文学——第二十四节 《韩非子》和李斯的散文
1.荀卿散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每篇有一个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篇中围绕中心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论证之周详,条理之明晰,都是前所未有的。
  《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淳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其文风平易朴实,亲切自然。

2.赋篇在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赋》篇共有十篇作品,用隐语的方式描写士种事物。例如《针》篇,用铺陈、拟人、双关等手法,巧妙地描写了针的特点。一问一答,全为隐语,韵散文相间,意趣盎然。《赋》篇的这些特点被后来的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其本形式。它对赋这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具有开创意义。

◆先秦文学——第二十五节 楚辞 屈原和《离骚》
1.什么是楚辞,它是怎样产生的?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楚辞,就是楚地之辞的意思。后来汉代人竞相仿作这类作品,也都称为楚辞,于是楚辞便成为特定诗体的名称。作为一种新兴诗体,楚辞与《诗经》的最大不同,是它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楚辞和《诗经》的区别还在于它是不歌而诵的。因此,它在汉代又被称作赋。
  楚辞是独具特色的楚文化的结晶,与楚国的地理环境、历史、语言、音乐、歌舞和巫风有直接联系。屈原在上述基础上,经过天才的艺术创造,使楚辞这种光耀千秋的新诗体,出现在楚国的大地上。

2.《离骚》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屈原的光辉品质和崇高精神?

参见作品讲析。

3.《离骚》的浪漫主义有哪些表现?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纷至沓来,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他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自由往来,在奇幻的神话境界中展开顽强的求索。诗中自始至终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荡者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与屈原的理想与人格有关,也受到了楚地文化传统的影响。

4.《离骚》的比兴手法有什么特点?

《离骚》中的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诗中还大量“引类譬喻”,使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这些比兴使作品产生了蕴藉深厚,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称赞《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而见义远。”

◆先秦文学——第二十六节 屈原的其它作品
1.简述《九章》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九章》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的总称。它们不是作于一时一地。其内容和《离骚》大致相同,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情操及在不同时期的生活遭遇。但诗中想象、幻想和神话的成分较少,比《离骚》现实性更强。

2.《九歌》和楚地民歌有何关系?其中各篇作品都是什么内容?

参见教学内容。

3.《九歌》的艺术特点和《离骚》有什么不同?

 (1)《九歌》本是远古的乐曲名。屈原的《九歌》是在楚地祀神歌舞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2)《九歌》带有浓厚的宗教情调,普遍采用有男女巫觋扮作神祗和迎神者,互相唱和的形式。
   (3)《九歌》的语言优美隽永,风格清丽绵邈,深婉曲折。
   (4)《九歌》常常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感情,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先秦文学——第二十七节 屈原的影响和宋玉
1.简要说明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屈原崇高的品质、伟大的人格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作家。从汉代的贾谊、司马迁开始,都把屈原引以为同调,在他们的作品中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精神。
  (2)屈原是楚辞的伟大奠基者,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骚体赋这种文学体裁。
  (3)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技巧,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特别是《离骚》的比兴手法,为后代很多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古代文学中用香草美人来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

2.《九辩》和《离骚》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九辩》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诗人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把人生失意的悲凉同萧瑟惨淡的秋景融合在一起,造成了凄怨感伤的艺术氛围。诗的语言精美婉丽,词藻丰富绚丽,句式和语气的运用比《离骚》更富于变化,带有散文化的倾向。这一点对汉赋有明显影响。
   《九辩》的悲秋主题和借景抒情手法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

3.宋玉在赋的发展史上有什么贡献?

宋玉又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赋家,《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和《对楚王问》等作品在内容上和艺术上都很有特色,作品采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构思布局,颇巨匠心。赋中韵散间出,句法富于变化,极尽声音辞采之美、铺陈刻画之工。从形式上看,它们与铺采骋词的汉大赋已没有多少区别,其题材和表现手法也为后人所效仿。